刘秀整顿吏治安置旧臣
每一位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群戎马相随的兄弟。在战争时期,他们在一起睡觉、一起打仗、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个个都是新朝的开国功臣,每个人身上也都有着数不清的赫赫战功。
可是,这种关系在新皇登基之后就全部改变了。原本的手足兄弟变成了君臣,而那些戎马一生的将军也开始离开硝烟战场,投身于阴谋诡计四起的朝堂,不管从哪方面看,皇帝和这些开国功臣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皇帝既要顾忌往日的情面,又要防止权力外散。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可能就会使这些大臣骄横妄为,威胁自己的统治;或者是存有二心,临阵倒戈甚至另树旗帜,动摇新建的政权。
在这一方面,西汉时期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高祖刘邦在大将韩信、萧何、张良等人的辅佐下登基为帝,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只可惜韩信最后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这也是很多开国功臣的真实写照。
刘秀创业初期,身边也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将军,足智多谋的志士为他出谋划策,打下江山。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云台二十八将”了。不过,在光武帝看来,这些将士戎马一生,在战场上可以说是叱咤乾坤,可是却不一定懂得朝中典章制度,不知道治国之道。所以,如果单凭他们的战功就把他们安放在重要的位置,最后不仅不利于朝政,甚至还会危害到自己的统治。
同样,如果不重用他们的话,大有过河拆桥的意味,这也不足以让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心服口服,最后可能还会演变成不听号令、危害朝政的下场。所以,这个问题就需要刘秀深思熟虑了,争取找到一个最为妥善的解决方式。
刘秀登基之后,将封赏开国功臣的事情交给郎中冯勤处理。冯勤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所封赏的依据就是功劳的大小,谁的功劳大,谁的土地就大,谁离皇城就近,土地质量就好;相反,功劳越小,分到的土地也就越少、越远、越贫瘠。
秀依据冯勤制定的方案,一次封赏了将近四百人,给了他们非常高的地位。功劳最大的列侯分到了四个县,而功劳最小的则是只有几百户。这样看来,东汉和西汉相比,列侯的土地势力要小很多。不过,为了防止这些有功之臣恃宠而骄,刘秀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
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刘秀都委以重任,比如大将邓禹,邓禹曾经率领军队南下,收复了刘嘉,打败了延岑,刘秀则封他为丰臣侯,地位很高,后来又加封他为高密侯。
而对于那些没有治国之才的开国功臣,刘秀则是让他们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这些人的手中却是一点实权都没有。刘秀的这一做法算是削弱了诸侯的权利,把这些开国功臣全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刘秀登基之后,那二十八名悍将真正被重用的只有三位,其他都被刘秀列为闲职,颐养天年。
册封完有功之臣后,刘秀又特地下达了一道诏书,意思也就是要求那些老臣要恪守本分、不要做出格的事情,这样就能够保住一生的荣华富贵,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爵位传给子孙后代,如果不听劝告,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为非作歹,那么灾难也就不远了。这一道诏书的发布算是给那些功臣起了一个震慑作用。
此外,刘秀安置旧臣的同时,也重用了一大批的文官。在刘秀看来,要想更好地推行新朝的典章制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文官身上,毕竟他们熟悉典章制度,也了解治国之道。所以,在刘秀登基的那几年,曾经几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举荐优秀的人才,要其参加考试,以求才有所用。
对于官员的选拔,刘秀也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规定,第一,要求考试人员身家一定要清白,品性要高尚。第二,要学识渊博,通晓四书五经。第三,熟悉朝中法令,能够依法办事、依理办事。第四,有独当一面之才,遇事不惑。在选拔官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这四项标准进行,如果有人不守法的话,那么肯定会依法究办。
就这样,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刘秀确实网罗了一批有才能的文官。此外,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位有才之人,刘秀曾经还亲自外出,四处寻访贤人,那些作风廉洁、品性端正的人都得到了重用。一时间,朝野清明,百姓喜悦,一片大好景象。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