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设尚书台皇权下移
西汉时期,朝政设立三公,权势滔天,致使皇权下移。刘秀从中吸取了教训,虽然设立了三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但是这三者之间却是互不干涉,各司其职,不能逾越。这样一来也就平衡了这三者的权力,防止一方独大。
公元51年,三司之一的大司马改为太尉,而其他两个则改为司徒和司空,这二者的权力都低于太尉。这样一来,又进一步削弱了三司的权利。但是,在削弱权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三司的权力被削弱,而尚书台的权力却是日渐加大,所以也就有了一种说法。那就是东汉时期虽然设置了三公,但是其所有的事情却全部都归于尚书台管理。
尚书台直接听命于皇帝,就连尚书台的人犯了错误,也只能皇帝亲自裁决,其他人都没有审判的权利。其实,刘秀之所以设置尚书台,主要是为了牵制三司的权力,维护皇权的统治,所以尚书台的出现也就是皇权和相劝斗争的结果,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在中国古代政治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尚书台的出现,算是暂时维护了皇权的集中。
在刘秀的统治中,他大大提高了尚书台的地位,使得尚书台权利大幅度提高。原本那些地位比较低的官员也都成了政要人员,掌管着国家政事的处理权,直接对皇帝一人负责,只听从皇帝的号令行事。
这样一来,他们的地位也就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打理皇帝的日常政务,就好比皇帝的左右手一般。此外,在宫中,刘秀还设立了中常侍、黄门侍郎等职务,这些都是由宦官担任,直接传达皇帝的指令,并且还有权阅读尚书台呈递的诏书。
这样,在刘秀的布置下,三司成了徒有虚表的空壳,没有实权,而尚书台的地位却是蒸蒸日上,以维护皇权的名义开始执掌朝政,虽然说在东汉初期,表面上皇权已经归结在皇帝一人身上。实际上,刘秀的这一措施却也为东汉的发展埋下隐患。
东汉后期,尚书台的权势过大,皇权再次下移。再加上宫中大小黄门官职都由宦官担任,虽然他们只供皇帝驱使,但是因为在他们手中也有一部分实权,这也就造成了东汉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
下一节:刘秀以文治国提倡柔道
推荐阅读:
刘秀与爱妻阴丽华的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