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景区简介
盘门,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盘门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
盘门位于苏州城西南处,古运河之畔。有盘门、瑞光寺塔及吴门桥3 景。古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后张士诚增筑瓮城,明清时又数次修缮。水 陆门对峙,呈曲尺形,颇具壮观,为海内仅有。水门在陆门南侧, 内外有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现仅存门臼等遗 迹,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陆门亦为两重,中为周氏180 米 方形瓮城(藏兵洞),匿藏兵卒可达数百之众。西南处正面有” 盘门”城额,北城有登城坡道,城上筑有垛墙,沿外墙置驰道、 射孔、炮洞、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东北处为瑞光寺塔。据史载,三国吴赤乌四年(241 年)建普济禅寺,10年后建十三级舍利塔,因塔常呈五色瑞光,寺遂名 瑞光寺。在塔内发现文物证实,塔始建于宋景德元年(10 04年),约历24年而成。殿宇构筑全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 兵乱之中。
塔亦几经兴废,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塔有八面七级、 楼阁式,高约43米。顶为砖木结构,塔身为砖砌,底开四门,二、 三层八面开门,四层以上复为门开四面。垂直轮廓逐层收缩,略 成微曲,其形秀美古朴,体现了唐宋之际古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是宋初南方砖木结构楼阁式塔之佳构。 吴门桥在盘门侧畔,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南北走向,系用金 山花岗石砌成,长63米,净跨16米,矢高近10米,造工精致,气 势非凡,为姑苏最大的单孔拱桥。始建于宋元丰年间,称为新桥 (亦称三条桥),自宋绍定年起易名。现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 72年)重建。
桥南北各有48个桥阶,两侧置有石雕坐栏,北雕桥 石上设有纤道,桥孔形如满月。 盘门三景,宛如天成,各具丰姿,传说苏州市盘门城楼始建于公元前514年,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一,至今已有2500余年。当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城,动工之初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盘门为八门之一。古盘门由水陆两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成,这是古代筑城史上的创举。二千多年间,历经战乱。
据古籍记载,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
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
现存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紧相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臣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池。
下一节:盘门景点介绍
返回首页>>>盘门:水陆相半,沿洄屈曲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