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南湖秋月园 :张季鹰的莼鲈之思
这是周庄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周庄镇志》记载,南湖本名张矢鱼湖,是因为西晋文学家张翰辞官返乡而得名的。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世居周庄镇南二图港(近南湖)。《晋书》中说他“有清才,善属文而放纵不拘”。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同辅政,张翰任大司马东曹掾。当时因政治腐败,天下大乱,张翰为了避免不测之祸,遂以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莱、莼羹、鲈鱼为借口,从洛阳辞官返乡,游钓于周庄南湖,与动乱的世事隔绝,过着悠闲宁静的生活。有人奇怪,为什么好好的放着官不当?他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杯酒。”这个典故,就是“莼鲈之思”。
张翰的遗著数十篇,散见于《艺文类聚》等,并有《首丘赋》、《豆羹赋》、《杖赋》、《秋风歌》等诗。他的文章风格独特,文笔流利,他的诗句“黄花如散金”,唐代时曾以此命题举士。李白曾说:“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欧阳修也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白蚬、莼菜、脍鲈羹是周庄的特产,至今仍能品尝它们的美味。
在张翰之后,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也曾经在南湖寓居游钓。湖边原来还有一座名叫清远庵的佛堂,庵内设有刘公祠。这是为了纪念诗人、政治家刘禹锡而修建的。
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十分体恤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苏州遭受特大水,田园歉收,他开仓拨出十二万石大米广赈饥民,并免除赋税徭役,缓和了灾情,深得百姓的拥戴。不久,刘禹锡被贬谪,他“优游而揽胜”,来到了水乡周庄.并在南湖边小住了一段时间。他离去以后,老百姓便将他的寓所改建为佛堂,即清远庵。纪念刘禹锡本该建一座祠堂,但因唐朝法度所限,建祠堂必须请示朝廷,人们考虑到刘公刚刚得罪了朝廷,难以获准,便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奉刘公为“佛”,建造了这所佛堂。
清远庵几经焚毁,又不断修复,直至清代,时间过去了好几百年,唐代旧规已不复存在,人们就专门在清远庵中修了一室,作为刘公祠。利用古镇濒湖地带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胜迹,而建成的南湖园,使南湖景区成为游览的好去处。
南湖园占地五十四亩,建筑面积六千三百平方米,分春、夏、秋、冬四个景区。春、夏景区以山水园林为特征,以荷花池为中心,望湖楼、湖心亭、九曲桥临池而筑,凌波石舫隔水相对,一派古典园林的风格,宁静雅致。春天,池边垂柳依依,百花吐艳;夏天,荷池红:幢翠盖,金鲤跃波。秋景区以仿古建筑为特色,集厅堂、亭榭、轩祠、假山为一体,古意盎然。其中的思鲈堂和季鹰斋,是为纪念张翰而建造的,而刘宾客舍和梦得榭,则是为纪念刘禹锡而建造的,代替了原来的刘公祠。冬景区以全福寺为中心,建造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建筑群,使“水中佛国”焕发光采,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
如今,在南湖秋月园,更添一处休闲雅居:春江花月夜 南湖古筝会所。她兼具高端酒店的唯美、精致、私密与传统客栈的互动、人文及个性化服务,在保护和传承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美的享受,为客人创造全新的休闲度假完美体验。
周庄地处太湖流域,四周湖荡围拥。南湖以宽阔的水面濒临古镇,当是大自然的造化。这片有近千亩水面的大湖,为周庄带来丰沛的水源。古镇区河道如蛛网密布,浇灌着湖边数万亩粮田桑园。它巧妙地调节着气候,夏天总是要比别处凉爽几分,人们很愿意前来消暑,南湖的碧波是一处上佳的天然游泳池。冬天,当许多名山大川行人罕至时,南湖依然以粼粼波光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返回上一级>>>周庄水上之旅
返回首页>>>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古镇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