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是谁 林巧稚为什么被誉为“万婴之母”?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医学家,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名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徒家庭。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母,由大哥大嫂抚养。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她的家乡在东南沿海,常能看到外国人高人一等的样子,人之间的不平等给了她强烈刺激。她的家乡,又是郑成功、戚继光抗击过倭寇的地方,这又常常使她感到自豪。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感与她的年龄悄悄地同时生长。
1908年,林巧稚进入蒙学堂,开始了学习生涯。在鼓浪屿女子高中毕业后,她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学业品行优良,成为该校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被学校留校任教。她在校期间,受教会学校“平等、自由、幸福”的思想教育,于1914年随全班同学集体加入基督教。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震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
1921年夏,林巧稚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女友余琼英一起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出色的答卷知识所感动,破格录取她入学。林巧稚终于实现了到协和学医的愿望!
协和的学习淘汰制极严,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二门不及格除名,绝无补考和商量的余地。有一次,一个男生在谈话中对女生表示轻视,林巧稚毫不示弱地说:“不要觉得男生行,女生不行。你敢比吗?你考100分,我就考110分!”在8年的学习中,林巧稚独占鳌头,成绩一路领先。当1929年6月毕业之时,入学的25人,只剩下16个了,而她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同时获得了博士学位。林巧稚毕业后被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是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在协和医院里,林巧稚勤奋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诊,她都有求必应。仅仅半年时间,她就以自己出色的表现折服了众多同行和上司,被破格聘为总住院医,走完了按常人需要5年才能走完的路。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1933年,又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到1935年,林巧稚已成为“协和”很有名气的主治医师了。
林巧稚事业上的成功,是以巨大的牲牺为代价的。那个时代,妇女总是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协和医院院规明确写着:“愿做实习女医师,住院女医师,请勿结婚”。林巧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要家要事业的人生之路。即使后来她的地位已不受婚姻限制时,她也再没有成家,她怕家庭、孩子拖累自己,从而影响把精力放在她的病人身上。她为这个信念实践坚持了一生。
1941年,林巧稚成为“协和”第一位女主任医师。在“协和”,就是外国人要想获得这个职位也决非易事。然而,凭着高超的医技和众人皆知的高尚医德,在妇产科主任空缺时,院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中国女医生林巧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林巧稚失业了。为了糊口,更为了事业,她开始个人行医。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在此期间,她更多地接触到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使她深深地感到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民的痛苦。她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爱心,献给那些在痛苦中生活的姐妹们。
林巧稚的医德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心是出了名的。她看病人,从不问贫富,更不是在手术台上向病人要钱的那种医生。相反,她往往还向被救治的贫苦患者贴钱。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一个人力车夫找上门来求她给妻子接生。她随车夫钻进漆黑的胡同,在车夫低矮的住房中看见了在痛苦中呻吟的孕妇。这时羊水已破,但因胎位不正造成难产,母子的生命危在旦夕。
林巧稚一边轻声安慰,一边紧急处置,终于使孩子在黎明时分顺利生下。当车夫因没钱觉得无以为报时,林巧稚竟从身上掏出50元给车夫,让他买点营养品给妻子补补身子,然后悄然离去。像这样的事在林巧稚的一生中不知做过多少次。
林巧稚带学生,特别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妇产科医生,至少要接生100次,才能获得最基本的经验。因此,她带的学生,几乎个个都成为妇产科的有名专家。在医院里,每次她带实习生查房时,都要向学生询问一些诸如“产妇生下孩子后几天下奶?喂奶姿势正确吗?产妇吃饭情况怎么样?”等看似很普通的问题。
但这恰恰体现了她对产妇的关心和爱护。她常说:“当一名医生,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产妇、病人入院,就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
林巧稚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产妇生产时,只要是她守候,总是在产妇阵痛伸出手乱抓之时,把自己温暖的手伸过去让产妇抓握,这就使产妇立刻感到极大的安全和信心。林巧稚凭着爱心和高超的医技,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母亲和儿童的心。她工作在北京,但她的病人却来自四面八方。在林巧稚生活的那个年代,知道林巧稚这个美丽天使的人,真是无法计数。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北平解放前夕,林巧稚拒绝接受离开祖国的机票。她认定:“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巧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感到欢欣鼓舞。林巧稚在新中国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林巧稚是一位勤奋的实践家,她一生中亲自为成千上万的妇女接过生,治过病,甚至为不少母女二代人接过生。她忘我地工作,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病房就是她的家。
她用一双灵巧的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许多父母感念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出自己的婴儿,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后来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万婴之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林巧稚把给妇女生产和护理变成了一门精湛的艺术,她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整套妇女生产生育的技术、方法和程序,成为我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基础。
林巧稚高明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当时是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她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事业,林巧稚倾注全力为首都医院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妇产科专门人才。她和学生们对染色体的遗传学作了初步探讨,开拓该学科的研究,为后来她的学生攻下绒癌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5年,林巧稚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1974年,赴日内瓦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医学顾问委员会会议。1978年12月,她和楚图南率领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时患脑血栓,回国后便长卧病榻,一病不起。林巧稚不顾病魔缠身,仍抱病和学生们通力合作,经过4年努力,于1980年8月完成了50万字的巨著《妇科肿瘤》。
她虽身患重病不能行动,仍在病床上日夜筹划着成立妇产科研究所,时时刻刻惦记着她的临床医疗工作。她在临终前还一再嘱咐把她的遗体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终年82岁。她逝世后,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在她的家乡厦门鼓浪屿为她建立了纪念馆。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对林巧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献身医学的一生的真实写照。林巧稚,这位生命天使,这位获得千千万万妇女衷心爱戴的伟大中国女性,将和她创建的事业一起永存!
名人名言
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
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我愿意做一辈子值班医生。
我林巧稚对妇女、儿童充满了爱,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
大唐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