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宋朝人是怎样“猫冬”的?
【第二件事】踏雪寻宝,火中取栗
冬日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房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好了。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呢?民以食为天。需要好好犒劳自己的胃。
下雪了。雪中有美食。踏雪登上屋后的小山,雪中冒出一点点绿色的尖芽,你要仔细辨认。“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地菘,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草药,一般生长在林间肥沃的黑土中。肥绿的叶片,被白雪覆盖,鲜嫩欲滴。用小铲子仔细铲下来,放到小竹篮里面。小半天下来,太阳转到西边,竹篮已经装满大半。不要贪多,今晚的下酒菜,够了。回家,将地菘用井水洗净,清炒,清甜、略苦,味道有点像蜜藕,但是回味更加悠长。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朱门酒肉臭,有什么好羡慕的?而且,吃多了那种酒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全都来了,哪有我们农家的野菜好?
雪地不仅有地菘,还有冬笋。扛上一根锄头,去毛竹林里,看准地方,一锄下去,白嫩的笋子出土,简直可以用冰清玉洁来形容。菜地里摘来一些青菜、塔菜,炒笋子吃,也是人间美味。
古代没有冰箱,雪地就是最好的天然冰箱。不论地菘、冬笋、塔菜,如果还想吃,就到大自然的“冰箱”里索取。
宋朝人的冬天,没有管道供暖,会“冻成狗”么?你多虑了。人家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他们在地上挖了“火塘”,有“地暖”,有“地炉”。“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榾柮(gǔ duò)就是树根疙瘩,当柴火烧,不会烧得太快,也不会熄火,恒温,恒火,一直管到天亮。火坑里有一只装着热水的瓦罐,瓦罐里烫着一壶老黄酒,任何时候来一杯,都是温热的。
管家婆,有点夜宵没有?“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管家婆笑而不语,用手指着烧到一半的树根疙瘩和忽明忽灭的炭灰。那里面有宝贝。用小铁耙子扒拉扒拉,露出三五块烤熟的芋头,还有一堆已经爆壳的大板栗。老头子眼前一亮,于是火中取栗。
【第三件事】负暄琐话,猫咪作伴
冬日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正午时分,午饭已经吃过了,昨夜的酒虽然已经醒了,但是中午又咪了一点儿,所以,还是有微醺的感觉。三三两两的人们,从屋里拿出长板凳、小竹椅,置放在南边的墙根下,晒太阳。太阳照着前胸后背,居然有一种被炙烤的感觉,就像屋檐下挂着的腌火腿、咸鸭子,仿佛要被烤出油来。很舒服的感觉。在这样的阳光下久坐,必定会困意蒙蒙,何况还打着酒嗝。
闲来无事,负暄琐话。“暄”就是暖阳,“负暄琐话”就是在太阳底下闲扯。你看,老少的妇人们拿出针线,或者缝补衣衫,或者纳鞋底,一边述说家长里短。老头儿搬出自制的木头棋盘,和黑白色的棋子,在方格子上厮杀,一边还有若干人在下“指导棋”,一群人争论不休。
小孩子在晒谷场上嬉戏,背胛上冒出一颗颗汗珠,仿佛在阳光下蒸腾,加上阳光的散射,他们的身上像冒出一股蒸汽。
屋前用长板凳搭着几只大簸箩,晾晒着萝卜干。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了烟气,那是在熬制麦芽糖。
村边的绿树,掉落了最后一片叶子。远处的山峦,依然有残雪覆盖,斑斑驳驳的样子。冬日的乡村,其实是萧索的。但是,人味儿很足。
清朝腐败 因为他们没有团结意识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