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冼星海 为什么称冼星海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冼星海出身于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学习。祖父病逝后,他不得不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在外面过了几年艰辛的生活后,于1918年回国,交不起学费的他只好进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当时曾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然而凭借着自己的惊人毅力和非凡努力,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尤其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
1926年春,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几年间,他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来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之称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干杂役等勉强维持生活。营养不良并且劳累过度的他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他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开始有了名气。
虽然身在异国,但他的心中一刻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国,一股浓浓的赤子之情始终在他的心中燃烧。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祖国。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
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的冼星海不久就成了名人,国民党非常欣赏他的音乐才华,想利用他写颂歌,唯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不久,他主动奔赴祖国的最前线延安,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在延安,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了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有一次,他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诗作《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内心与诗人产生共鸣,乐思如潮,萌发了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想法。回到住处,他倾力作曲,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酷爱自由、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以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对未来和胜利充满着信心。
《黄河大合唱》首场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声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它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它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
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冼星海原先所患的肺病日益严重。抗日战争结束时,他虽去莫斯科治疗却未能痊愈,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名人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白起是怎么死的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