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被叫做诗仙 李白相关古诗文有哪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贺知章誉其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其为“李谪仙”。
李白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10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年)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李白一直在寻找着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直接进入朝廷的机会,经道士吴筠与玉真公主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在京城李白与贺知章惺惺相惜,李白的清雅脱俗让贺知章叹道:“此天上谪仙人也。”李白很快便誉满京城。
唐玄宗在金殿召见了李白,并步行迎接李白,让李白坐在七宝床上,亲手为李白调羹。翰林学士的官职既无官品又无实权,仅仅是随时侍命听候皇帝召唤去草拟诏告或写诗论文,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个御用文人,只能做一些诏告或歌功颂德的官样文字而已。展翅的大鹏关进了鸟笼,整天在院中画地为牢,这跟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是不相符的,他耐着性子忍受着。
这段政治生涯中,虽然为朝廷草写诏书文告,还不时地解答唐玄宗的国政询问,更多的却是陪帝王嫔妃宴饮欢娱。他看不起司马相如是个俳优之臣,而自己也做了俳优之臣。个性上的压抑,让他借酒浇愁,在酒后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任性而行。他大声歌吟:“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但得酒中趣,不作富贵求。”
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决定他不可能在朝中呆太久。他的才华让人敬佩的同时,也让人妒忌,李白偏偏不会韬光养晦。李白已经狂放到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了,他流连于酒肆,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一次唐玄宗诏宣李白撰述召令,癫狂大醉的李白让玄宗宠爱的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让贵妃调羹,杨国忠磨墨。权臣小人们在玄宗和贵妃面前大进谗言,唐玄宗也渐渐疏远了李白。
不被重用的李白更加狂放起来。政治的失意源于他狂逸的性格,同时又推进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他对朝政与现实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从长安带走了“酒仙”的雅号和“谪仙人”的美称,也带走了更加狂逸的性格。
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腊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李白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留给后世人900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诗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名人名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