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被流放而投江 屈原有哪些诗篇?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诗篇,开创了楚辞新体,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传统。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口才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有理想,有远见。
屈原年轻时,家道已萧条冷落,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已经比较疏远。但他毕竟跟楚王同姓,加上才华横溢,又有良好的口才,因而有条件在楚王左右侍奉。后来,屈原由文学侍臣擢升为左徒,从而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屈原熟悉历史,明察现状,深知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广袤而富饶的土地的楚国有统一天下的条件,并早已立下了帮助楚怀王实现统一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他向楚怀王提出,外交上楚国必须联齐抗秦,采取“合纵”政策,即首先与齐国结军事联盟,然后再与赵、魏、燕、韩四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强秦。楚怀王觉得屈原的分析很有道理,便采纳了这一建议,结果使楚国的地位迅速提高。楚怀王很高兴,对屈原更为信任和器重,便对屈原委以重任,让他在内政方面进行改革。
屈原年轻得志,平步青云。他踌躇满志,自信有楚怀王的支持,定能继承祖业,确立法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楚国蒸蒸日上,富强起来,他一心为内政改革而日夜操劳,但他没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他头上。
他不知道:他的才干,他治国理民的卓越成绩,虽受楚怀王的信任,却也引起了怀王周围的腐败贵戚和宠臣的嫉妒;同时他制定贯彻的宪令,虽有利于强国富民,却限制了那些腐败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仇恨。楚国有权有势的王族、贵戚、幸臣中嫉妒、仇恨屈原的人形成了反对屈原的包围圈,他们勾朋结党,暗中密谋,处处找茬陷害屈原。
有一次,怀王命屈原秘密草拟法令,稿子尚未写完,一个上官大夫想夺过来看,遭到屈原拒绝。这位怀恨在心的上官大夫跑到怀王面前搬弄是非,诬告屈原不守机密,说外面所有的人都知道此事正在议论纷纷呢!还说屈原自夸功劳,说离了他屈原法令是没人能提出来的。楚怀王听信谗言,从此开始厌恶、疏远屈原。
公元前304年,秦以割让600里土地为诱饵,诱惑楚国与齐国断绝关系。当秦后来指着地图赖帐,说当初讲的是6里而不是600里时,楚怀王得知上当,一怒之下发兵攻秦,由于齐国不愿支援楚国,楚国连吃败仗,楚王这才后悔放弃屈原的“合纵”政策,便重新起用屈原,并恢复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秦国灭楚之心一直不死,虽不敢公然发动侵略战争,暗中却经常用贿赂手段拉拢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和宠臣子兰,楚怀王终于在他们的怂恿下,娶秦国美女,建立姻亲关系。
此时,屈原极力反对,却遭怀王的免职。秦国进一步邀请楚怀王去秦国会盟,屈原看透了秦国的欺诈阴谋,对楚怀王极力劝阻,怀王不但不听,反而把屈原流放到汉北。
惨遭流放的屈原,满怀忧国忧民的愁绪,来到汉北边境处。屈原一面与当地乡村百姓们一起耕田种地,一面研究当地的民间歌谣,他常常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心中的波涛巨浪终于凝成了千古绝唱《离骚》。《离骚》全诗373句,近2500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长诗。在《离骚》中,屈原哀叹人民的多灾多难,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诗人反复倾诉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势力斗争到底的强烈意志。诗中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这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秦楚会盟只是秦国设下的圈套。楚怀王一到秦国,秦王便断了他的后路,并把他软禁起来,逼他割让国土,楚怀王再也无法返回楚国,终于因忧愤致病去世。怀王的儿子楚襄王继位后,屈原也从流放中被召回。由于楚怀王入秦是子兰怂恿去的,屈原也为此议论了子兰的这个错误,这也引起了子兰对屈原的仇恨。子兰唆使上官大夫等人在楚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襄王听信了群臣的谗言。于是,屈原再次遭遇流放。
面对楚国的内忧外患,惨遭流放的屈原内心非常焦虑。江南一带许多地方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林莽,人迹稀少,屈原一路走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三年过去了,楚襄王没有丝毫结束屈原流放生活的意思,屈原异常心烦意乱,他常去瞻仰先王宗庙和公卿词堂,观察庙堂的墙壁上画着天地山川,神灵怪物和古代贤圣人物的像。
他感慨万分,浮想联翩,有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挥之不去。于是,他一面自问,一面把它写在墙上,构思出了气势磅礴、构思奇特的长诗——《天问》。这首长诗从宇宙的发生、天体的构造、地理的变化,一直问到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本末由来,诗人一下子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达了他愤世嫉俗、悲怆满腔的思想感情和对许多传统观念的怀疑。
长年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加上战争的动荡局势,已经把屈原折磨得容颜憔悴、形体消瘦。他披头散发地来到汩罗江边,在荒凉的苇草间漫无目的地边走边吟唱着悲歌。一位渔夫认出他来,吃惊地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悲叹道:“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正因如此,我被放逐了!你说好笑不好笑?”屈原说完放声狂笑,可是那笑却比哭还令人心酸。
渔夫似乎了解他的心境,想安慰开导他,便说:“既然世上的人都那么混浊,你何不也把水里的污泥搅动搅动,让它清浊不分呢?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何妨饮些薄酒,让自己半醒半醉?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高超,而使自己招致流放呢?”但是善良固执的屈原,怎会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这不是保护自己,而是同流合污呀!
他说:“你可知道,刚洗好头发的人,在戴帽子之前,是不是要先掸去帽上的尘埃?刚洗好澡的人,是不是要换一套没有污垢的干净衣服呢?可见人都不愿把干净的身体弄脏。我宁可跳入江流,葬身鱼腹,也不愿把我清白的人格让世俗污染。”
屈原此时已明白:楚国朝政腐败,难以抗秦保国,也不可能再召自己重返朝政为国效力了。于是,他作了一篇曲折感人的《怀沙》之后,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沉入汩罗江自杀。
屈原虽然含冤沉江了,但他不倦求索真理的执著精神,不折不挠同黑暗势力抗争的无畏勇气,以及眷恋故国、生死与共的伟大志节,却从此辉映了江天,照耀了千古,而永留在苦难中奋然前行的志士仁人心上了。
据说当时屈原投江后,楚人十分震惊,纷纷驾舟打捞,并将米饭团投入江中,喂饱鱼鳖,免得噬食屈原。屈原未被打捞上来,楚人一直放心不下,他们不愿相信屈原死了,便说他入水神游。因此每年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便驾舟逐浪,怀念屈原,久而久之,这一天便演变为全民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名人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