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卤菜的制作方法
卤是中国菜一种常用的烹调方法,多适用于冷菜的制作,一般是指经加工处理的大块或完整原料,放入已多次使用的卤汁中加热煮熟,使卤汁的香鲜滋味渗透入原料内的烹调方法。调好的卤汁可长期使用,而且越用越香。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出美味的卤菜呢?
卤水的分类
卤水分为两大类:即红卤和白卤。其味型基本相同,属复合味型,味咸鲜,具有浓郁的五香味(所用味料、香料基本相同)。
红卤,加糖色卤制的食品呈金黄色(咖啡色,如卤牛肉;金黄色,如卤肥肠等)。
白卤,不加糖色卤制食品呈无色或者本色(白卤鸡、白卤牛肚等)。
卤菜制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卤水制成后,要先卤制鸡、鸭,这样可增强卤水香味;其次,卤菜原料要整块放入,这样容易卤透,入味,食用时再剁块、切片,装饰装盘,这样可保持肉菜新鲜可口;再次,卤菜要冷却后再切,这样容易成形;最后,未吃完的卤菜要置冰箱内冷藏,食用时应放入卤水里热透再食。
卤前预制
大部分动物性原料在卤制前都得经过预制。因为有的原料带有不少血污,有的原料有较重的异味。
汆水是卤制前排污除味的常用方法。所谓汆水,即将生鲜原料投入水锅内加热,烧至原料半熟或刚熟,捞出再卤制。特别是对异味较大的牛羊肉、内脏、野味等原料,水量要大,冷水下锅,原料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内部的血污、腥味便慢慢排出,还可适量加入葱、姜、料酒等调味品以去腥增香。
另有一部分原料为了使其卤制后色泽红润、香透里肌、味深入骨,卤制前要用盐渍或稍腌。如卤牛肉,由于原料异味重,肌肉结构紧密,质地硬实,结缔组织较多,受热后蛋白质凝固得也较坚硬,短时间内难以入味,故须用盐腌渍,即牛肉改刀后,加入适量的盐、姜、葱腌渍一段时间再入锅卤制。
卤中烧煮
原料进入卤锅卤制后,除了添加适量的调味料外,关键是要掌握好卤制的火候。在火力运用上,一般是原料下锅时用大火,烧开后转入中、小火或微火,使卤汁始终保持微沸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原料制成后外熟里生、外酥里硬。如果一味用旺火,卤汁激烈沸腾,原料反而不易熟,且易使肉质老化。
另外,卤汁沸腾时不断溅在锅壁上,形成薄膜焦化后落入汤中,黏附在原料上,影响成品的质量。旺火还会造成卤汁大量汽化而较快损耗,影响卤水的长期利用。在加热时间控制上,应根据原料的不同质地和大小、投料多少与先后具体掌握,如鸡、鸭、猪肉类需1~2小时,以筷子能戳入为准;牛肉、猪肚类则需更长时间才能卤透。
推荐阅读:《舌尖上的中国》烹饪方法大全
乾隆帝竟也是个盗墓贼?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