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简介顾炎武读书的故事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明朝灭亡后,他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其为亭林先生。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加入复社。自27岁起,他不再考科举,转而研究实学,撰述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近50种著作。
顾炎武——志存高远,学以致用
姓名:顾炎武
生卒年:1613—1682
籍贯:江苏昆山
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但顾氏家族到了顾炎武父亲这一辈家道衰落。顾炎武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叔父顾同吉,顾同吉死得早,他由婶母王氏抚育。王氏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非常勤奋。她常常白天纺纱织布,晚上看书到二更才上床休息。受婶母的影响,顾炎武发蒙得很早,他两岁时就开始诵读《千字文》《百家姓》等书籍。
王氏在教他读书识字的同时,还经常给顾炎武讲述刘基、方孝孺、于谦等人的英雄事迹,这对顾炎武的思想影响很大。在她的关心指导下,顾炎武在几年的时间里读完了《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等史籍。他觉得自己已经知道很多东西了,学习日渐松懈。
敏感的王氏很快发现这个不好的苗头,但一时半会儿又缺乏确凿的证据,就没有批评他,只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他用心读书,不要荒废了学业,还给他讲了许多古代名人勤奋成才的故事。顾炎武只是口头上答应着,其实根本没有把婶母的话放在心上。
有一天傍晚,婶母在外屋织布,顾炎武在里屋读书。婶母偶尔见他弓着腰趴在桌子上,眼睛离书本很近。她以为灯光不够亮,就过去把油灯的灯芯拨了拨,然后回到织布机上继续织布。过了一会儿,她听见“嘭”地一声,回头一看,书掉到了地上,顾炎武浑然不觉——他睡着了。
王氏一下子明白了刚才是怎么回事,就过去把书捡了起来。这时,小炎武也醒了,看到婶母的脸紧绷着,赶忙振作起来,坐得笔直。婶母把书放到桌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不喜欢读书吗?”炎武摇头。婶母又问:“你觉得自己书读得足够多了,是吗?”炎武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赶紧低下了头。
王氏说:“你大概还不知道‘乐羊子妻’的故事吧。”顾炎武点点头,说:“那就请婶母讲给我听。”婶母便把乐羊子外出求学却中途返回,他的妻子断杼喻学的故事完完整整地告诉了顾炎武。顾炎武很清楚婶母的用意:她希望自己引以为戒,在学习上不要放松,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听完婶母讲的故事,顾炎武抬头看见了她那殷切的目光,感到异常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对婶母说:“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今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从此以后,他果真更加努力学习了。
刻苦学习的顾炎武赢得了祖父的喜爱。他经常把孙子叫到书房,教孙子临摹一些古人的真迹。顾炎武进私塾之后,每天放学回来,祖父都要考问他当天的功课。一天,顾炎武轻车熟路地把当天所学的功课讲给祖父听,他满以为祖父会像往常那样赞许自己。不料,祖父却连声叹道:“国事竟到了如此地步!这可怎么得了!这可怎么得了!”原来,祖父从《邸报》(一种刊载有关于政事的文书和消息的官报)上了解到了明军在萨尔浒之役惨败的消息。
此后,顾炎武每次走进书房,都看见祖父背着手、摇着头,来回在屋里踱步,还不时地唉声叹气,不是说宦官弄权,就是说灾民闹事。有一次,他竟拉着顾炎武的手,老泪纵横地指着院子里的杂草说:“天下再要这样乱下去,以后你们连草根也吃不上了。”
顾炎武向祖父请教读书之道,祖父说:“读书人最忌死读书。你要多读地理书、兵书战策,从中学些本事。这世道怕是马上就要乱了,要学会用兵打仗。”这样,顾炎武12岁起,就在祖父的指导下系统地阅读《吴子》《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了。
几年之后,顾炎武受传统思想影响,竟向祖父讲起“性理”等修身养性的学问来了。祖父并不欣赏,而是开导他:“性理之学,固然有其道理,但当今之世,最重要的是讲实学。”顾炎武问什么是实学。祖父明确告诉他,所谓的实学主要指解决国计民生的学问,包括与种田、治水、带兵、审案等有关的天文、地理、兵法、农垦诸方面的学问,以及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等。祖父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实学不知要比修身养性重要多少倍呀!”
顾炎武在祖父的勉励之下,一心研究实用之学,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顾炎武成才启示
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凡事要坚持到底,切忌虎头蛇尾。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
黄宗羲简介黄宗羲的故事
抗日战争东三省战役有哪些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