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生平故事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乾隆年间中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请赈得罪上司被罢官。郑板桥去官后居扬州,以书画为生,擅长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等人的创作思想。他的书法在行、隶之间,贯以画法作书,结体纵横错落,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他的主要著作有《郑板桥集》等。
郑板桥——质朴率真,博采众长
姓名:郑板桥
生卒年:1693—1765
籍贯:江苏兴化
郑板桥祖居苏州,后来迁居兴化。他生于1693年的农历十月,当时的时令为“小雪”。按照当地的风俗,“小雪”是“雪婆婆生日”,郑板桥与雪婆婆同时降临人间,这令全家人都很高兴。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燮,字克柔。后来,他的居所附近有一座木板桥,意境不错,他自号为板桥。
郑板桥出生时家境已没落,全家人仅靠祖上遗产和少量地租维持生活。后来,他的父亲取得廪生的资格,每月可以向官府领取一些粮米,家里的生活才得以改善。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板桥的生母汪氏病故,他靠乳母费氏照料。费氏原来是郑家的仆人,为人勤劳、仁厚、善良、慈爱。当时正在闹饥荒,郑家的粮食不够吃,根本雇不起仆人了,但费氏舍不得郑板桥,每天回自己家吃饭,然后到郑家看护他。
后来,郑板桥的父亲续娶郝氏。郝氏无子,对待板桥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郑板桥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每当想起后母不辞劳苦地操持家务,无微不至地照顾我饮食起居的时候,我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郑板桥的父亲学问、人品都很好,经常教儿子读书写字,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郑板桥的外祖父汪诩文也非常博学多才,但隐居多年,一直没有出来做官。他对于外孙的生活、学习非常关心,经常指导他读书、作文、绘画,所以郑板桥说:“我的文学天分从外祖父那里继承的多一些。”
郑板桥9岁入私塾读书。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能够出口成章。有一次,私塾先生带着他和同学们去郊游。师生一道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欣赏着大自然的景色,无不心旷神怡。忽然,一阵哭声传来。他们循声望去,见不远处的河边围了一群人。原来,有个小女孩过桥的时候,不慎跌入水中,淹死了。私塾先生听了人们的描述,连连摇头叹息,他一边走,一边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魄随浪转,七魂泛波涛。”同学们听了都说好,唯独郑板桥觉得不是很好。
他走到先生面前,说:“先生的这首诗有的词语欠妥,值得推敲。”先生听罢此言,面露难堪之色,但还是说:“噢?不妨大胆直言。”郑板桥认真地说道:“先生不认识那个女孩子,怎么知道她刚好16岁呢?魂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又怎么知道它们‘随浪转’、‘泛波涛’?我看不如改成‘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先生一听,手拈胡须赞叹道:“有理,有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郑板桥为人质朴率真,对看不惯的事物敢于直言,甚至怒斥,因而同学们的家长都告诫子弟不要和他来往。他自尊心很强,从不逢迎任何人。学习上,他坚持“精通”、“广博”相结合,尤其重视“精通”。郑板桥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重点章节都要反复诵读。
他最推崇《史记》,认为该书中的《项羽本纪》描写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的几段最为精彩。对于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他也特别爱读。郑板桥在学习上注重学以致用,认为这样才能做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1712年春,郑板桥师从陆震,学习填词。陆震悉心地指导他先学习婉约派柳永、秦观的词,再学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的词,令其体会二者的妙处和区别。陆震认为词与诗不同,以跌宕起伏为变格,以婉转清丽为正格,练习时需要反复斟酌。郑板桥的词兼取二者的长处。
郑板桥22岁那年与徐氏女结婚。为了养家糊口,他被迫到扬州设立私塾,授徒讲学。因没有功名,他不被人看重,学生亦很少,经常入不敷出。
迫于生计,他开始作画卖画。当时的扬州是南北漕运的咽喉之地,大批富商巨贾云集,故而异常繁荣,这为文人墨客施展才华提供了条件。郑板桥初到扬州时,是边教书边作画卖画,之后就专一作画卖画。他的书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郑板桥成才启示
自立自强,不依赖于他人。
学习要博采众长,不能偏执。
对看不惯的事物,要敢于直言。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
游客驾车被困青海详情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生平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