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遗体为何没有葬在元帅林?
在辽宁抚顺东一个大型水库旁有一座”元帅林“,这是当年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所建造的陵墓。当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 他的这座陵墓, 也因“ 九· 一八”事变被迫中断营建工程,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空墓。几十年来, 张学良无论身处图圈, 或是滞留台湾, 都没有忘记将张作霖的灵枢移葬于元帅林。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伤之后,临终前曾留下遗言: “ 告诉小六子( 张学良的乳名), 以国家为重, 好好干吧! 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 叫小六子快回沈阳。” 说完不久就逝去了, 终年54 岁
张学良为安葬其父, 特派人在东北境内勘察, 最后选中了抚顺东面60 华里的高丽营子村南一处向阳的山岗, 作为“ 元帅陵园” 。这里前有浑水环绕, 隔水相望的就是著名的铁背山, 当年努尔哈赤在那里修建过界藩城, 是努尔哈赤为加强自己的军事地位营建的第一个临时都城。浑河南岸、萨尔浒河以东的萨尔浒山, 是当年努尔哈赤歼灭明军4万多人的地方, 努尔哈赤认为这一战对清王朝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山上遗迹很多。
北京大帅墓葬办事处, 在为元帅林采购的石料中, 有许多来自北京西郊圆明园、石景山五里坟的隆恩寺, 以及附近的明代太监墓和清代饶余敏亲王及安亲王的墓地。这批众多的明、清两代石刻, 购置后用火车运送东北。其中包括影壁浮雕62 件, 都是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 雕镂精工, 造型生动精美〔现已陈列于墓室外平台四周, 作为明、清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展出)。由于采用了许多现成的墓地装饰、祭拜物, 使得工程进度大大加快。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 整个陵园的主体工程于1931 年夏天基本完成。
元帅林建筑分方城、园城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占地面积约13.5 万多平方米。建筑风格承袭历代帝王陵园的规制, 蕴含了中西结合的时代气息。方城的四角为炮楼, 踏过两重门后, 是中门的殿堂。从这里到墓室, 修筑了120 级台阶。登上台阶后, 进入第二道园城南门, 再穿过洁白晶莹的汉白玉石牌坊, 就是规模宏大的半球形墓室。
墓室为单窟, 呈拱顶弯窿状,上有彩绘星辰日月和飞天图案, 至今隐约可见。陵园内还置有华表、石马、石狮、石虎、石骆驼以及文臣武将等石雕像, 这批石雕石刻都很精致, 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然而,因为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事端, 而张学良所部又奉命不得抵抗,元帅林的后期工程被迫中断。
受命负责办理张作霖后事的彭相亭, 当初就因为张作霖的灵枢尚未入土,而不肯离开奉天, 如今又得知张作霖的灵枢移往他处, 觉得很对不起张家父子。约张作相一同求助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 要求将张作霖的灵枢安葬入土。在张景惠的提议下, 经日本在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批准, 由所谓的民间组织旧满协和会” 出操办。出殡当天, 沈阳城内万人空巷, 竞相争看张作霖的灵枢出城, 之后将张作霖灵枢由奉天迁至辽西锦县东北绎马房张家坟莹地( 距县城78 华里) , 与张作霖的原配夫人、张学良之母赵氏合葬。
锦县东北骤马房张家坟荃地, 原是张学良的祖母王氏生前选定的墓地。整座墓园占地面积约15 亩, 呈正方形, 座东朝西, 前有一干枯的河床, 墓园由墓门、墓墙、雨道、墓莹等组成。其中原墓门为石质三柱式牌坊, 毁废后改为水泥砖石结构的门柱。大门外的两根石柱上分别写着“ 佳兆千秋开绎马” 、“ 孝思百代仰慈乌” 。由大门向里是青砖铺砌的雨道, 直通一前一后两座墓荃。前为张学良的祖母王氏, 后为张作霖与赵氏的墓垄。墓垄前的雨道两侧, 分立有碑石两通: 一为宣统二年(1910年) 溥仪赐给张学良的祖母的浩命; 另一为1916 年张作霖为其母所立的墓志铭。
1984年, 这座陵园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并由当地政府拨款修葺一新, 正式对外开放。
令人遗憾的是,张学良从未来过这里扫过墓,也没有完成将张作霖葬入元帅林的夙愿。
此文讲解到这里,谢谢各位读者。
林巧稚简介妇产专家林巧稚的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