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简介高士其为什么被称为科学铁人
高士其,原名高仕,科普作家。1918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赴美留学。1928年,感染甲型脑炎病毒,导致全身瘫痪。高士其于1931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作品。1949年,他从香港到北京后,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
他的科学小品,能够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而且题材广泛,趣味浓郁。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土壤世界》等。
高士其——身残志坚的科学铁人
姓名:高士其
生卒年:1905—1988
籍贯:福建福州
高士其出生在福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从小聪明,4岁时就能读书写字、背唐诗。6岁那年,高士其开始上学了。第一天,天不亮,他就跑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一个也没有到,只有烧开水的老头在门口打哈欠。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连声夸赞高士其,说:“你求学这样心切,如此勤奋,将来一定会学业有成,成为有用的人才。”高士其在学校认真听讲,回家专心致志地做功课。有一次,由于看书时过于专心,油灯烧着了头发,他竟浑然不觉。他平时喜欢读各种书籍,积累了广博的知识,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13岁那年,高士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不久,他踌躇满志地奔赴北京。一路上,他目睹了中国的贫弱和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到美国学习新科学,回来拯救积贫积弱的祖国。”
入学后,由于成绩出众,高士其被直接编入二年级。他的大部分科目学起来都游刃有余,只是英语基础太差,学起来很吃力。但他很明白:去美国留学,全得靠英语,英语上不去哪能行呀。为了攻克英语关,他把生单词记在小本子上,一有空闲就读、背。渐渐地,他的英语成绩赶了上来,期末考试时还得了“英语优等奖章”。
各门功课当中,高士其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学。他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小魔王——细菌的奥秘。在毕业考试中,他的生物学、英语等科目都获得了优等奖章。1925年,他被保送到美国留学深造。他怀着战胜“小魔王”的理想,先后在美国的好几所大学攻读细菌学。1928年的一天,他正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细菌学系实验室做实验。实验中,需要给豚鼠注射甲型脑炎病毒,然后取出它们的大脑进行观察。不巧,这几天他的左耳有些炎症,但他舍不得放下实验,休息几天。
正当高士其聚精会神地观察豚鼠反应的时候,“嘭”地一声,桌上一支装满甲型脑炎病毒的试管爆裂了,毒液四溅,弄了他一身一手。他把破裂的试管处理了一下,又继续投入试验。他没有想到,此时巨大的灾难正向他袭来。几天之后,他的左耳时常出现耳鸣,脖子有时转动困难,以前麻利的双手竟然颤抖得拿不住试管。他怀疑自己患上了甲型脑炎。经过医生诊断,确实如此,病因就源于那次试管破裂,毒液中的病毒通过患炎症的左耳膜侵入小脑。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5年。
这个打击太突然了。他从医院出来,觉得天旋地转。“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高士其不断地问自己。校方得知这个消息后,劝他中止学业,回国休养。经过慎重考虑,高士其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习。尽管疾病时常发作,但他仍然坚持工作,最终完成了医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1930年秋,高士其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他怀着满腔热忱归来,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失业和饥饿。他费尽周折,才在南京中央医院弄到一份检验科主任的差事,但是连申请购置一台显微镜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他无奈地离开了,来到上海,靠做翻译工作和当家庭教师来维持生计。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他的病情加重了,生命危在旦夕。
在此期间,他逐渐与艾思奇、张天翼、董纯才等文化界的进步人士有了往来。艾思奇把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介绍给他,使他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他渐渐明白:要想消灭害人的“小魔王”,必须先消灭社会上鱼肉人民、阻碍社会进步的“大魔王”。
从此,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笔,作为武器,投身于擒拿大小“魔王”的战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士其成才启示
身残志坚,勇敢地与命运做斗争。
热爱科学,顽强学习,忘我工作。
有强烈的使命感,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探秘:清朝建宁公主的悲惨人生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