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败给列强是因为落后,那为何会败给日本?
林则徐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友情,他来,是有一件大事要求魏源完成。他将自己常年搜集的资料交给魏源,这些资料就是后来成书的《海国图志》里的资料,介绍了世界的地理、政治、经济。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的铜像
魏源很感动,他只是个没有功名的文人,林则徐是钦差大臣,他能这样信任他,将这么重的任务托付给他。魏源本来在幕僚做活,现在辞去工作,专心致志写书。十一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写成这本《海国图志》。书中有一个观点“以夷制夷”,后来成了明朝重臣李鸿章为人处世的准则。
二、《海国图志》:日本万人空巷
《海国图志》是一本奇书,多年在中国却没有销路。当时中国读书人300万,但能够欣赏这本书的只有三百个不到。很多官员又将它视为禁书,视为洪水猛兽,这本书在中国只印刷了一千多册,还被文人随手丢弃。在他们儒家思想的内核里,一直认为与功名无关的都是垃圾,是,《海国图志》并不会给人带去直接的利益,但放眼一个国家,它会为这个国家带来富强,给人民带来尊严。
没有了富强与尊严,书读的再好,功名再高又有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清廷以为,这次的失败只是偶然,老百姓也这么认为,结果清朝带着沉重的喘息,昏昏沉沉过了二十多年。二十年,日本在做什么呢?
在看《海国图志》。
在日本,《海国图志》受到“天书”般的待遇,三本《海国图志》挽救了当时被美国打残的日本。其实在当时,美国也用海军打开日本大门,日本也备受欺凌比中国好不了多少,但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海国图志》的到来让日本看到了富国强民的希望,从此日本疯狂搜集这套书,出高价在中国搜集这套书,然后回来印刷。日本先后出现十五个版本的《海国图志》结果还是供不用求。在出版的两年时间价格翻了四五倍!
《海国图志》成了日本的宝书,政界、商界、文化界争相传阅,日本天皇对这本书的评价高于英国大宪章。
在清朝,这本书几乎绝版,在日本,人手一本。
尊严,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心志,一种心态,一种随时准备与强者学习,再与强者交战的决心。
钱钟书简介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故事
钱学森简介核物理学家钱学森的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