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简介物理学家杨振宁生平故事
杨振宁,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到美国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理,因此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杰出的物理学家
姓名:杨振宁
生卒年:1922—
籍贯:安徽合肥
杨振宁是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出生在安徽合肥。1929年,他的父亲杨武之到清华大学教书,他随父母搬到清华园居住。他经常同小伙伴儿们在园中玩耍,几乎爬过那里的每一棵树,熟悉那里的每一棵草……
后来,杨振宁在成志学校读小学,成绩很好,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回到家里,他做完功课,就去翻看父亲书架上的书。里面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他觉得很有意思,经常就书里的问题向父亲请教。久而久之,父亲发现他具有超常的数学天赋,就加以引导和培养。小振宁性子急,有的时候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怎么也搞不懂,便显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这时,父亲总是和声细语地安慰他:“慢慢来,不要着急,以后我们的振宁长大了就读得懂了,说不定还能写出更好的数学书来呢。”
听了父亲的话,杨振宁心里才轻松了些,读书时也更有耐性了。有一次,他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这本书里讲的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发现的一些物理学现象与理论。那些神秘的物理现象激发了他极大的兴趣,他特别羡慕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那段时间,他不止一次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得诺贝尔奖。”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备感欣慰,但没有督促小振宁仅仅努力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而是教导他要全面发展。那时候,他经常告诉小振宁多学些传统文化知识。
暑假期间,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小振宁《孟子》。雷先生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丁则良。丁则良不仅使杨振宁在中学时代就对《孟子》有了较深的理解,还教给他许多书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孟子》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杨振宁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北平被日军攻陷。杨振宁跟着他的父母离开清华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辗转来到了云南昆明。杨振宁在昆明中学读书,读了半年高二、没有读高三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此期间,他初步接触到了近代数学的一些常识,从而对近代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2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读硕士。在西南联大研究生院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1944年秋,杨振宁参加了庚款留美考试。1945年春,庚款留美考试成绩公布,杨振宁成为全国物理专业唯一被录取的留美生,不久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初到美国时,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实验接触得太少,动手能力太差,因此迫切地想改变这一状况。当时,杨振宁的最大愿望就是撰写一篇实验论文,于是找到艾里逊教授,要求在他的实验室做研究工作。艾里逊教授应允了,交给他的课题是制造一套40万伏的加速器,在当时这是相当大的加速器。
杨振宁在实验室中没日没夜地工作了18个月,尝尽了做实验的艰辛。尽管费了很大的力气,但他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不行,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一个笑话: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此时的杨振宁感到进退两难,继续做下去吧,不会有什么结果;就此罢手吧,半途而废。
就在杨振宁一筹莫展的时候,泰勒教授主动找到他,说:“你的实验是不是很糟糕?其实,你不必坚持非得写好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很不错的理论论文,就用这篇论文作为博士毕业论文吧,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杨振宁听了泰勒教授的话先是感到很失落,觉得很没面子,但仔细考虑了两天后,决定接受他的建议。这个抉择注定了他将会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实验物理学家。后来,他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杨振宁成才启示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才会有更大成就。
创新能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
不要因为碍于面子,阻止了自己进步。
滴滴载孕妇遭围堵是怎么回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