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简介李嘉诚生平创业故事
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抗战爆发后全家逃难到香港。他早年做过茶楼跑堂和塑胶厂推销员,20岁时创办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创办的长江实业很快成为香港大型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1979年,李嘉诚并购了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他旗下的企业,1994年税后赢利达到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勇于进取,白手起家
姓名:李嘉诚
生卒年:1928—
籍贯:广东潮州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职业。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读书。但抗日战争爆发,李嘉诚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父母和小嘉诚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挣钱度日。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父亲李云经积劳成疾,1943年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以后,李嘉诚失学了,并开始了艰难的谋生历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更难找到工作。母亲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但赚的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李嘉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到处找事情做。后来,一位茶楼老板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当时的李嘉诚只有16岁。
在茶楼里做跑堂,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对于未成年的小嘉诚来说,日子太难熬了。他有时也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自己打死。但是,出于对母亲、弟弟和妹妹的责任,他还是撑了下来。有一次,因为太疲倦了,他一不留神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当时他很紧张,等待着客人的巴掌和老板的呵斥。但那位客人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开脱,劝茶楼老板不要开除他。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李嘉诚,他对自己说:“这也是一次教训,谁叫自己不谨慎呢?”
艰难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他在沏茶倒水、跑前跑后的时候,开始注意客人的言谈举止。常来茶楼的什么人都有,其中最让他羡慕的是实业家,他发誓也要做一个实业家。17岁那年,他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辞掉茶楼的差事,改行去做塑胶厂的推销员。
有了新工作,李嘉诚格外卖力,他一个上午能在香港大街上打个来回。他不光能跑,而且肯动脑筋。他注意观察总的市场走势和消费者使用这类商品的情况,进而把香港划分成很多区域,然后把每个区域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就清楚了该到哪个区推销哪种产品。
在推销方法上,李嘉诚不赞成那种靠着脸皮厚,死缠烂打的营销方式,而是预备好几套推销方案,让人家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商品。有人认为,推销员一定得能说会道。李嘉诚却从不赞成高谈阔论,而是力求不紧不慢把产品的性能、优势等讲得清清楚楚。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做成了许多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很快被提拔为业务经理。工作过程中,他逐步熟悉了塑胶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圈子,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3年以后,正当老板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辞职了。
20岁的李嘉诚已看清了塑胶行业的发展形势,决定自己干。他用自己积蓄的7000港元和向朋友借的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租了一间破旧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过时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人们讥笑说,这个厂只有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但李嘉诚信心十足。厂子刚起步,缺乏资金,更没有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自己搞,有的时候一天工作16个小时。
年轻的李嘉诚急于扩大生产,缺少资金,就向朋友举债。不久,他的厂出现了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债主来讨债,自己又没钱,他被逼无奈,险些自杀,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不久,他找来一个经销商,以为这个人能帮助自己。可是,那个经销商围着厂子转了一圈,还是拒绝了他。这时,朋友们都劝李嘉诚把厂子卖掉,自己到别人的厂里去打工。李嘉诚冷静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己的厂子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于是,他果断压缩生产规模,把工人派出去搞推销,他自己也背着产品四处推销。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销路逐渐打开。后来,几个代理商预付了一笔定金给李嘉诚,使他渡过了难关。
渡过这个难关之后,李嘉诚瞄准了市场,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长江塑胶厂愈来愈兴旺,其产品很快打入国际市场。刚刚30岁的李嘉诚,成了赫赫有名的“塑胶花大王”。
李嘉诚成才启示
遭遇厄运的时候,要顽强拼搏。
做人,第一要能吃苦,第二要会吃苦。
不怕冒险,勇于进取。
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啥?
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