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情况
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中西之间已有悠久的贸易历史。与中国最早发生贸易关系的西方国家是葡萄牙。葡萄牙人1514年来华贸易,带来了产于东南亚的香料、药材。他们从中国输入的是丝绸、瓷器。早期西方对华贸易,是持海盗作风进行。40年后,葡萄牙人强租了中国澳门。随后到来的是西班牙人,他们于1575年占领菲律宾群岛后,北来中国请求通商。
此请得到了明朝政府的批准。第三个来华的是荷兰,时间约在17世纪初叶,其时明朝正处国势不振之际,对于荷兰的通商请求,地方政府未予批准。于是荷兰殖民者采取强盗行径,用武力胁迫地方官府与之通商。他们用炮舰攻占澎湖、台湾,筑城设守,强行贸易,由于明朝政府势呈瓦解,力不能及,荷兰得以据有台湾,进行其非法的对华通商。
英国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较晚。第一艘商船驶抵广州,是在1637年。此后约一百年英中贸易关系虽维持着,但交易额很小。18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英国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了廉价工业产品的大量增加;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和传统货轮的机械化改造使英国商人远航东亚成为一件相当容易的事,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对华贸易的垄断权以后,对华贸易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此后,英国对华贸易不仅实现规模化、经常化,还开始执西方世界对华贸易之牛耳。
以1764年的对华贸易情况为例子,该年西方国家对华贸易输入总值银191万两,英国为121万两,占63.3%,输出总值银364万两,英国为170万两,占46.7%。到18世纪末,英国对华贸易输入值已占西方国家输入值的90%左右,输出值则占70%以上,英国后来居上成为西方国家中对华贸易的最大获利者。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特别委员会及其主席,虽然只是该公司在中国业务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但却被清朝广州政府认作西方商界的代言人。
东印度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600年,在好望角以东至麦哲伦海峡之间地区具有贸易垄断权的商业组织,是英国侵略远东的派出机构。1702年它的垄断权获得了王室和国会的承认和保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垄断权。
”东印度公司主持的对华贸易,其内容最初是将产于欧洲的钟表、玻璃制品、毛织品、金属器皿以及从印度和南洋掠夺来的香料、药材运到中国,从中国输入生丝、茶叶、土布、大黄等土产品,运回英伦销售。
在初期近200年的中英贸易关系中,中国一直处于有利的出超地位。从表象看,是由于中国对英国货物的需求量不大,市场很小,钟表、毛织品只限于少数人使用。而英国对于中国出产的茶、丝等货物的需求量则每年有所增加。从深层次看,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地抵抗着外国工业品的大量输入。
因此,在一般商品的交换上,中国始终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例如,1781~1790年,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仅茶一项,即达9626万银元,英国输往中国的商品,在1781~1793年,包括毛织品、棉布、棉纱、金属等全部工业品在内,总共才1687万银元,只有上述茶价的1/6。到19世纪,茶叶不仅是英国的必需品,而且又是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的大宗利润和税源,中国输往英国的茶叶,从1793年的1600万磅,增加到19世纪20年代每年平均3000万磅以上。
英国的茶税由于一再提高,由1793年的60万镑增加到1833年的330万镑,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由于处于入超地位,英国商人为了获得中国的丝茶,就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银元来兑付货款。19世纪初,从外国流入广州的银元,平均每年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以至当时来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所带的货物不多,而大量的却是银元。
这种贸易状况一直维持到19世纪初。这对于进入了大机器生产、积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以利于推销工业品、增加利润和增殖资本的英国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他们分析认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大量销售的原因是清政府采取的限关政策。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种种手段破坏限关政策,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
重庆一号线故障怎么回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