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并没有权利杀毛文龙为什么还要私自动手?
明末清初,风云际会,从万历朝后期开始,直到清兵入关平定天下,到处都是混战的局面。在清兵入关之前,尤以东北的战场最为热闹,萨尔浒一战,明军精锐全军覆灭,以后的日子,只有挨打的份儿,而没有还手之力了。直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毛文龙在镇江(在辽宁,不是江苏镇江)打败清军,才使得局面有所改观。
这之后,毛文龙开镇东江,在皮岛、双岛等一系列岛屿上驻军,牵制后金(清)军的主力部队,使得后金军队进攻关宁锦防线的时候,颇有所顾忌。有好几次,努尔哈赤带领主力部队出征,毛文龙就派部下对后金进行骚扰,威胁后金首都盛京(沈阳),迫使努尔哈赤回援——即使努尔哈赤不把毛文龙放在眼里,多少也得考虑一下后方的稳固,毕竟毛文龙一骚扰,后金的军民就不得安生,不能专心训练、生产。
毛文龙开镇东江,驻军明、后金(清)、朝鲜三者会合的要冲地带,对三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至少,有毛文龙在,后金还不能全力吞并朝鲜——可是明朝关宁军却离朝鲜太远,没法直接向朝鲜伸出援手,保护朝鲜的任务,也只能由毛文龙来完成了。
可是毛文龙却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被崇祯皇帝任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所斩杀。
袁崇焕杀毛文龙,历来都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疑案之一。围绕这个问题,很明显地有拥毛派和贬毛派。
袁崇焕本人忠心为国、力挽狂澜,虽然最后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但他的忠义,已经为全天下所认可,无需多言。只不过,忠义之士,总也有些瑕疵,或者不完美的地方,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袁崇焕之斩杀毛文龙,恐怕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完完全全是为了朝廷,而去杀掉毛文龙这个“祸国殃民”的罪人。
最好的证据,就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不久,只过了三个月,皇太极就带着八旗部队,绕开正面的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直扑北京,造成了震惊大明朝廷的“己巳之变”。失去了毛文龙在背后的牵制,皇太极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长驱直入,在北京周边大肆抢掠了一番,才兴尽而返。
而袁崇焕,虽然在“己巳之变”中奋力退敌,几乎丧命,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最后被凌迟处死。
由此看来,毛文龙非但杀不得,还得好生养着。说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毛文龙虽然不是什么善茬儿,但就像体内的有益菌,离了他,照样过不好。
可是毛文龙毕竟还是被袁崇焕杀了。
袁崇焕其人,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至少可以说是个顶天立地的道德模范,再说,在成为蓟辽督师之前,他和毛文龙打交道的机会很少,要说有什么私人恩怨的话,可能性很小。
但是,袁崇焕虽然是蓟辽督师,官比毛文龙大,但毛文龙和他一样,有尚方宝剑,并且再怎么说,毛文龙也是封疆大吏,袁崇焕手上并没有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而袁崇焕杀毛文龙,分明是矫诏(以圣旨的名义,其实没有圣旨)。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完全不合明朝官方的规矩的,在程序上,是绝对不会得到官方公开认可的——所以最后崇祯皇帝也是默认了既成事实,不予追究罢了。
所以,这么看来,袁崇焕杀毛文龙,既不是为公,也不是为私了。
但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还是可以从一些线索中看出端倪来的。
毕竟,毛文龙虽然驻扎在三方会合的要冲地带,像楔子一样扎的后金很难受,但是毛文龙经常不听从调遣,私自行动,并且纪律不太好,偶尔抢劫什么的也是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袁崇焕向崇祯保证,五年收复辽东。话说出去了,可是他真的接手辽东之后,才发现这任务难度极高。
这时候,袁崇焕仗着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而毛文龙已经被渐渐疏远,决定行非常之举——杀毛文龙,立威!他要在整个辽东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来,对那些不听调遣、不服从命令的人,毛文龙就是他们的榜样,不管你官有多大、爵位有多高,不听从统一的调遣,就要吃苦头。
不得不说,袁崇焕这么做也没有办法,毕竟当时明朝在辽东的部队,是一盘散沙,大家相互推诿,完全不是清兵的对手。袁崇焕这么做,是杀鸡给猴看,是出于无奈的。
但是很不幸,袁崇焕大大低估了对手——皇太极的可怕程度,皇太极在毛文龙被杀后,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兵临北京城下,不仅抢了一大堆金银财宝、战略物资回去,还利用崇祯皇帝的疑心病,顺手除掉了袁崇焕这个大将。
其实,如果袁崇焕当时的头脑足够清醒的话,他就会意识到,皇太极的后金,是没有那么容易打败的,不如留着毛文龙,让他在那儿牵制清军,等到自己的关宁军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收编毛文龙的部队不迟啊!
范仲淹与《水浒传》的关系
温庭筠简介温庭筠的仕途生涯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