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名家马致远的故事
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幼年还在家乡的时候就以聪明好学而小有名气。他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信,有“佐国心,拿云手”的远大抱负,很想趁年轻建立一番功业。为了自己的前程,长大后的马致远决定离家远行。临走之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铁佛寺颇具盛名,香火兴盛,寺里僧人众多,还有一位学问很高的长老。
在给铁佛烧香跪拜后,马致远便拜见长老说:“我有心求学,无奈家里贫困无人指教。此次赶赴前程,盼一切顺利。恳请长老赐字,助我学业!”
长老见他器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最后,长老手握佛珠赠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必成大器。”
自此之后,马致远将字改为千里,取号东篱。
离开时,长老又叮嘱了他一句话:“但须牢记,财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没想到,长老最后的这句话竟然说准了。
当时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马致远在仕途上奔波多年却不受人赏识,只做了一个小官,还四处漂泊。他也因之郁郁不得志,日子十分困窘潦倒。
有一天,马致远漂泊流浪到了江南的一个小镇上。这时候已是深秋,天气变得寒冷,马致远身上的盘缠已经所剩不多,衣服也穿得很单薄。眼见太阳西沉,天色渐暗,马致远停下脚步四处张望,准备寻找一个可以投宿的人家。没想到,这片刻的停留竟让他一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潺潺的溪水从远处山脚下绵延而来,冲刷在脚边的鹅卵石上发出汩汩的声音。四周零星地散落着几户人家,隐约透过纸窗露出屋内点灯的微光。桥头有一棵枯老的大树,上面爬满了盘根错节的老藤,叶子早已掉光。一阵秋风吹来,扑扇着飞过的黑色乌鸦留下一道沉闷、粗哑的叫声。
马致远望向远处快要没入地平线的残阳,四周没有一个行人,不禁备感凄凉。想到自己多年壮志未酬、漂泊不定,不知道归宿究竟在何方,顿时潸然泪下。忽然手心一阵温热,原来是一路陪伴着他的那匹瘦马正在温柔地舔他的手心,仿佛洞察了他的心事。
于是,马致远牵着他的马,迎着凄苦的秋风,写出了旷代绝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散曲小令中出类拔萃之作,马致远也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在经历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马致远终于看淡了人生的宠辱,产生了退隐田园的念头,晚年便过起了“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闲暇时创作了大量的杂剧、散曲,他因之声名日盛。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他取得的文学成就还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戮,四处逃亡。再加上遇到灾荒,河北一带到处白骨累累,满目荒凉。然而,一个叫东光的地方却比较太平,百姓逃过一劫。
当时燕王军队北征来到东光,正准备整治当地百姓时,有人想要邀宠,便告诉燕王此地是马致远的故乡。燕王朱棣读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燕王便传令下去:“逢马不杀。”谁知命令传到士兵那就成了:“冯马一家,一个不杀。”
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他不姓马的也纷纷说自己姓马,于是东光一带的百姓大都安然无恙。
纺织女师黄道婆的故事
元朝史学家马端临的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