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史学家马端临的故事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他为了谋求治国安民之术,以唐朝杜佑《通典》为蓝本,编纂《文献通考》一书。《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史料丰富,评论精辟。
马端临出身于宰相之家,天资聪慧,且有良好的家学条件,很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经书,七岁就能诵读四书五经。等到稍微大一点,懂事的他越发勤奋好学。他长期仿效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袁峻读抄经史的做法,每天坚持抄书五十张,天天如数完成,没有完成,绝不休息。结果书房里堆满了他抄写的纸张,连脚都没处放。
十几年间,马端临遍读宋以前历代正史、稗官记录和唐宋两代名臣奏疏、名儒评论,还跟从名师研习了南宋程朱理学。如此勤奋地学习,不仅使他具备了渊博的学识,练就了深厚的文字表述功底,还为他日后编写《文献通考》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马端临十九岁就出任为官,但是因为耿直的性格得罪了奸臣贾似道,他没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反而遭到打压。幸而马端临一点也不在乎官场得失,索性在家安心侍奉父亲,博览群书。等到南宋灭亡后,他更是回到家乡过着隐居生活。
马端临退官在家潜心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自班固的《汉书》至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代断代史和通史,对朝代理乱兴衰的记载都很详细,可是对典章制度的记述却比较简略。
这个发现使得马端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他拍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所以然,可是直觉却告诉他这是值得探究的。
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出答案,马端临便向父亲请教。
“你是怎么看待理乱兴衰和典章制度的?”父亲的这个问题仿若一道闪电划亮了黯淡的天空,马端临立刻意识到,虽然理乱兴衰史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然而典章制度的置废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于是他带着这一想法反复深入地研究中国每一部典章制度专史,查阅了无数资料,从中领悟到:历代典章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后世的典章制度是前朝乃至古代典章制度的变革。
这个发现使马端临坚定了信心,随父归隐故乡以后,便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编著工作中。前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一部自上古至南宋的典章制度专史终于编纂完成,取名为《文献通考》,刊行于世。它与唐朝杜佑编著的《通典》和南宋郑樵编著的《通志》这两部历史名著合称“三通”。“三通”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历史者案头必备之书。《文献通考》是“三通”中内容最丰富、记述时间最长、考证最精深的一部,因而被历代史学家誉为“三通”之首。这是马端临一生做出的最大的社会贡献。
在隐居家乡专心著书的时期,马端临曾收到来自元大都的邀请。原来是父亲的一位故友,在元朝担任了吏部尚书,因为深知马端临的才学,所以特意邀请他出仕,连官职都安排好了。可是马端临以“要侍奉双亲”为理由拒绝了。
马端临回到家乡后,除了专心著书,还在当地兴办学校,教育本族子弟。马氏一家世代书香,子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故乡众多同宗子弟,因地处偏僻且多贫穷,大部分无法入学读书。于是他出资兴办了扶风马氏家塾,免费招收同宗子弟入学就读。入学子弟在他的教育下,大多学有长进,不少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学。
元曲名家马致远的故事
毛坦厂万人送考怎么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