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朋党之争指什么
唐朝的选贤任能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打破旧的封建等级界线,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这让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失衡。于是,一场政治斗争在文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就是“牛李党争”。书生牛僧孺、李宗闵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党争的泥淖。
唐宪宗元和三年,长安制科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得到考官的赏识,但因为二人的考卷中抨击了宰相李吉甫,于是李吉甫从中作梗,对二人久不续用。谁知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唐宪宗迫于压力,只得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至此,朝臣分成两派,互相对立。但真正的“牛李党争”,是在牛僧孺和李林甫之子李德裕上台之后开始的。
唐穆宗在位期间,牛僧孺曾一度为相,一次科举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其中牵涉李宗闵等人。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指斥李宗闵等人主持科考舞弊。结果李宗闵等人被贬官,斗争逐渐趋于复杂化。就这样,朝廷中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相互倾轧四十余年。
牛李两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李党力主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牛党反对用兵藩镇,主张姑息妥协。可见,唐代党争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历朝历代“朋党之争”的性质是不同的,汉明两朝主要是宦官与外戚或朝臣的权力之争,宋朝则是朝臣的政见之争,而唐朝的朋党之争则是公卿显官集团(李党)同豪强地主、暴发户庶族(牛党)之间的冲突。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