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埋藏1000多年的秘密
位于中国陕西省扶凤县的法门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寺院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当时称“阿育王寺”。
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改扩建,到了宋代,法门寺发展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年),寺中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47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该塔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几千年来,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曾提到,法门寺地宫里有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到底是真有其物还是讹传?法门寺地宫中真的埋藏有千年的秘密吗?
1981年8月24日的一场暴雨使得伫立在法门寺中的佛塔,中部突然出现裂缝,佛塔东北边的部分完全坍塌,西南边部分出现倾斜,千年古塔即将毁于一旦,该如何处理?经过反复论证,有关方面形成了两个方案,一是把旧塔拆除后重新修建,另外一个是保护剩下的半边塔。
鉴于佛塔十分珍贵,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工作人员决定修复残塔。但是,佛塔倒塌的情况十分罕见,残塔里全是土坯,把土坯保护起来非常困难,而且造价极高。最后,专家组研究决定,将残塔拆除重建。
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古塔拆除后的塔基时,终于使得一个埋藏了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重见天日:塔下果真埋葬着珍贵的“佛指舍利”。原来,考古人员无意中在塔基处浮土下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除去浮土,一尊雄狮浮雕渐渐显露出来。推开白玉石板,一个神秘的洞口赫然出现。这就是法门寺地宫的入口。考古人员沿着地宫的幽暗隧道前进,发现墙壁为黑色大理石拼贴。石壁因年代久远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斑驳,东侧上刻有白色的文字。
隧道尽头,两块石碑赫然屹立,碑文在手电光下依然清晰可辨。两块石碑上共计刻有约900个字,一个是记事碑,一个是物账碑,文字内显示石碑是唐代最后一次迎送佛骨时留下的。在两块石碑被移开后又一道门出现,石门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萨像。
进门后,地面上是一堆堆整齐的丝织品。虽经千年岁月,丝织品依然精美光鲜。在前室尽头,一座大约有80厘米高、四面有精美的彩绘浮雕的汉白玉石塔静静伫立,塔盖、塔刹、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后来,这座塔被人们称为阿育王塔。
神秘继续上演,阿育王塔后面竟然还有一道石门,门后设有密室。第三道门打开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被打开。中室呈方形空间,中央放了一个白玉灵帐,灵帐里面放置了一枚玉质仿制舍利,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灵帐后果然又有一道石门,门内是地宫的后室,在后室的土层里,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密龛。密龛里藏着一个包裹,包裹里面又是一个铁函。这个沉甸甸的密龛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密龛。直到第七重,是一个镶满珍珠的金质宝函,宝函里是一座宝珠顶小金塔。
第八重是个纯金塔,打开后,金座上有根像手指一样的银柱子,是玉质仿制佛指骨舍利。最后一层铁函打开了,里面有个用丝绸包裹的镏金函,镏金函里有个檀香木函,檀香木函里还有个水晶椁子,水晶椁子里还有一个玉棺,在玉棺里面,终于又出现了一枚佛骨舍利。这是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世间圣物、唯一仅存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终于显身。这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又一考古重大发现,是中外佛教界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除了珍贵的舍利之外,法门寺地宫中的丝绸文物,则是继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藏经洞之后,唐代丝绸出土数量最大、品种最多、价值最高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据考古资料所载,法门寺地宫中所藏的丝绸织物工艺极其精致,缝合处所用的金线平均直径只有0.1毫米,最细处仅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地宫中一只藤箱内堆积的丝绸衣物,厚度虽然只有23厘米,却叠积丝绸织物达780层之多。
法门寺地宫中还发掘出土了上百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和琉璃器,而久已失传的16件“秘色瓷”则让中国的瓷器研究专家兴奋不已。秘色瓷是唐代宫廷专用瓷,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其实物也只是在中国的史书中提到过,后世从未见到过。据记载,秘色瓷器由于釉料好,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碗中盛有水,因而总是晶莹透亮,一尘不染。
为了保护和展示法门寺地宫所出土的珍贵文物,我国政府在当地成立了博物馆。我国的文物保护专家还与德国同行合作,对地宫中出土的丝绸织物进行高科技保护。
傅恒竟被乾隆戴了绿帽子
朝美领导人签署联合公报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