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悠闲诗人
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一名潜,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曾祖陶脫是东晋幵国元勋,官罕大司马,封长沙都么、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看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赍阵脔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菅十分尖锐。陶渊明少年时志向远他接受广儒家的用狀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少年好学,只是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干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陶渊明曾先后做过一些小官,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久就辞官不做,回家过起了农耕生活。但陶渊明发现耕种不足以养家,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再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唧,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陶渊明又只好出来做官。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他被任命的县离家也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欣然答应了。
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甩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总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马上解经去职了。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在序文里卜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但是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曰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坐网中,一去十三年。”
讴歌田园风光,这是陶渊明诗歌的一人特点。与历代文人学士所写的不同,他不是美化现实,也不是纯粹欣赏田园风光,而是把田园风光和黑暗的仕途生活相比较而写的。“方宅十佘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黾烟;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甩写的田园风光多么芙,难怪后人把他称
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一派,评价确实很高.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田园土活并非如此美妙,它经常遇到天灾人祸,就连诗人也是“夏口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更不要说比诗人更加贫苦的广大农民了。诗人这样写是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仕途的虚饱。他把黑暗的仕途比作“迷途”、“樊笼”,他把自己误入仕途比作“羁鸟”、“池鱼”一样不得自由而痛苦。所以他决心回到田园,重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况且,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曾写到,“猛志逸四海,寒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说明这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
陶渊明是田园诗之大家,在他的诗歌当中,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理想就足“世外祧源”。诗人在农村接近了人民,了解了人民的饥苦,他又不满当时仕途的黑暗虚伪。他根据西北人民逃避秦暴虐的情形,又根据《三国志》记载的“田畴人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这些情形,把他的理想憧憬形象地表现在了《桃花源记》里.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追,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集中地反映了诗人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了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这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否定,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否定的。虽然有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材生活实践的结晶,是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种理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志士仁人所向往的7它是中平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困此,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夫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在躬耕生活中,家境十分困苦。据说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i看望他,他在家已经饿着肚子躺了很久了。擅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遒则隐,有遒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擅道济送给他一些吃的,才使之度过了难关。
在贫病交加中,陶渊明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一个伟大的诗人,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不能不说楚时代的悲剧。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的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
下一节:刘勰:南朝宋文学泰斗
更多文学名人>>>古代文史名人故事传记大全
云南导游强迫交易获刑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