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清朝为自己的闭关锁国政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鸦片战争,大量白银流失,国土丧失,百姓苦不堪言。那么应该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作何评价呢?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既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发展,也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干隆皇帝1793年在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甚至像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人,鸦片战争前也曾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另一方面,闭关政策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在一个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竞是一种落后的政策。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
“闭关”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闭关自守与狂妄自大是互相联结的,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与这种状态不无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闭关政策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同时又表现出封建统治的落后性。另一种观点则对其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只是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与引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闭关政策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须予以批判的一面。总的看来,闭关政策的消极性已为史学界普遍认可,所争者乃是这种消极性的轻重程度。
上一篇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