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周享国五百年 却无一位“中兴之主”
遥远又遥远的时代,中原大地上诞生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桀残暴不仁,商汤伐夏,商代夏成为统治中原地区的王朝。
六百年未过,商纣王残暴不仁,商朝步了夏朝的老路,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伐纣,终将商朝掐灭。
东周历史的前半部分,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段,史称春秋时期,春秋三百载,大大小小的国家并立于广阔的中原土地之上,彼时的东周王室,虽名为帝王,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统帅国家的权力。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诸侯争霸,这一段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先后诞生过数位春秋霸主,然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结束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了智氏家族,三家分晋,大小诸侯相互征伐,春秋时期,诸侯征战,归附强者,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灭亡弱者。
周王朝,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声音就越来越小,当然,虽然姬氏王朝的声音变小了,但天下之人,名义上还是周王朝的臣民。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也是战国时期的开始,春秋末期,基本上就已经奠定了战国时期的班底,齐楚燕秦赵魏韩,战国七雄,七雄争霸,充满了铁血与残暴。
东周王室,为何失去了天下?
周公作《周礼》安定天下,分封诸侯,周王朝打算凭借礼乐制度,控制天下,礼乐制度,若是诸侯遵从,那么效果自然显著,若是诸侯不遵从,效果自然是没有一星半点的。
时代是会发展的,周王朝虽然设置了礼乐制度,但这种制度并不能完全的控制人心,或许周氏王朝崛起的那段时期,天下尽皆臣服,礼乐制度可以大行其道,但随着周氏王朝声音越来越小,礼乐制度终将遭到破坏。
周氏王朝为何丧失了天下,因为分封制度本就不是长治久安之策,分封制度有利有弊,但于长远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为何封建社会讲究大统一的中央集权?正是因为分封制度的不可靠性,分封制度将权力交予地方,若是地方弱小,中央强大,那么中央自然还是主子,若是地方强大,中央弱小,那么中央必将被地方取代。
春秋霸主不就是取代中央的那批人吗?周氏王朝日渐弱小,而地方势力却能够号令全国,好不尴尬。
当然,分封制度在生产力底下的当时还是有作用的,虽然中原辽阔,土地肥沃,但天下贫瘠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周王室不可能事必躬亲,地方事务在那样的奴隶制时期,必然是要交予奴隶主去负责的,人都是自私的,若是地方势力是为了周王室办事,那么必然不会尽心尽力,而若是他们开阔的是自己的疆土,那么必将尽心尽力。
地方势力强大了,中央势力就要弱小,此消彼长之下,中央总有一天要崩盘。
东周的衰落,并不仅仅是因为地方势力的昌盛,东周王室的无法作为也是重要原因。
说实话,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来,周王室丧失了土地,丧失了金钱,百年的积累毁于一旦,留给东周的,也不过空有声势罢了。
东周从一开始就无法成长起来,内部的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东周的衰落,外部各大诸侯又在奋力改革,谋取发展,东周的处境只会越发艰难。
春秋时期,或许周王室还能够勉强维持地位,但到了大秦王朝一统天下的战国时期,周王室只能够做诸侯挟天子的棋子。
宋真宗受谗言奸佞挑唆
皇太极的四个女人有俩个竟是寡妇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