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死了还是出家了?
顺治十七年(1660年)春夏之间的一天,顺治帝与木陈忞和尚对坐谈禅。
顺治面带倦色突然叹道:“朕再与人同睡不得,凡临睡时,一切诸人俱命他出去,方睡得著(着),若闻有一些气息,则通夕为之不寐矣。”当时,顺治刚刚过完二十三岁生日,正是血气方刚、精力充沛的棒小伙,为何会心力颓废到了如此的地步?
木陈忞借机奉承道:“皇上夙世为僧,盖习气不忘耳。”顺治心绪黯然地点头答道: “朕想前身的确是僧,今每常到寺,见僧家明窗净几,辄低回不能去。”沉吟半晌,又说:“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亦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罜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木陈忞闻言暗吃一惊,他远比那位后来亲手为皇帝剃发的茆和尚更为世故,他深深知道皇宫刑罚森严,生怕担上“勾引皇帝出家”的罪名,忙劝他道:“勿萌此念头。”
不久,木陈忞和尚打算返回南方。顺治到了他住的地方话别,苦笑着说:“老和尚许朕三十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来祝四十,朕决候他不得矣。”
木陈忞闻言吃惊地问道:“皇上当万有千岁,何出此言?”顺治抚摸着自己消瘦的面颊,满面愁容地反问道:“老和尚相朕面孔略好看?”见木陈忞不敢回答,便叹道:“此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 如何挨得长久?”
木陈忞劝道:“皇上劳心太甚,幸拨置诸缘 (冗事),以早睡安神为妙。”顺治叹息一声,摇头道:“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楼四鼓(后半夜),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
此番话别,竟成为二人的永诀,半年以后,顺治就辞世了。而木陈忞和尚与顺治相约三十共同祝寿的诺言,也成为二人终身的遗憾。
因为过早呕心沥血地操劳政务,慢慢使得顺治未老先衰,精神疲惫。沉重的精神压力,更使他急于遁入空门,以寻求解脱。而且他自己知道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世。
这时,董鄂妃的病势已十分沉重,距逝期仅两个月,顺治帝在世间惟一的精神支柱即将崩溃,顺治在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因此,当董鄂妃薨逝、自己削发出家未遂时,他的精神世界已完全崩溃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顺治皇帝因出家未遂,特命近侍太监吴良辅在悯忠寺作为替身出家为僧。作为“代天理政”的“人主”,顺治颇有寓意,打算借此削弱太监的势力,而且并未忘记履行皇帝的职责;作为无缘入佛的“神主”,以“替身”出家可算是对夙愿无法兑现的一点小小补偿,一箭双雕,可谓用心良苦啊!
初四日,文武官员上朝奏事,突然听说皇帝有病无法临朝,遂各归衙门。初五日,大臣们一早便至皇宫请安,见宫殿各门上悬贴的门神和对联全部揭掉,便预感到大事不妙。许多人向内监们悄悄探询,只见他们面色仓皇。
初七日,宫内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于是,朝内外以及百姓皆知皇帝正在出痘,而且病势不轻。
半夜子时,顺治辞世于养心殿内,卒年二十四岁,后来也有人根据顺治生前多次吐血等症候,推测他主要死因是肺结核,这一问题在德国弗赖堡教会的汤若望档案中已有记载。
初八日,大臣们仍蒙在鼓里,早朝时被告知一律摘去帽缨。大臣们虽知皇帝之丧才有此仪,但仍然半信半疑。这时外城门全部关闭,官兵戒严,气势森严。午饭的时候,令“携朝服入宮”,入宫后即至户部各领取白帛一条,他们终于确信皇上已经归天。大臣们都知每遇皇帝之丧,总会引起朝中一阵动乱, 因此他们更关心的是新帝继位的问题。
当得知顺治皇帝已指定佟妃所生的皇三子玄烨(即康熙)为嗣帝之后,众人全部心安,总算松了一口气啊!这时正值隆冬严寒,文武百官全都坐在午门外的露天地上,足足冻了一整夜。翌日清晨,年仅八岁的新皇帝康熙在太和殿升朝,诸臣退至天安门外的金水桥听旨,命各自返衙门守制,二十七天之内严禁回家。至此,顺治的丧礼才正式开始。
四月十七日为皇帝崩后百日,亦为梓宫火化之期,茆溪森昼夜兼程,终于在四月十六日赶到京师。
翌日上午,时已即位登基的康熙皇帝亲临现场,令茆溪森为世祖章皇帝梓宫举火。茆溪森持禅杖喝道:“大众!山门前得底(的)句,禅堂里商量去,进到方丈,不必再举。何也?慈翁不肯辜负汝,若有人知落处,许他随我去。”说罢扔掉火把,巨大的梓宫顷刻被烈焰吞噬。
年幼的康熙皇帝无意于禅道,火葬刚毕即令茆溪森还山。茆和尚预感到再无“行大机,显大用”之时,遂于福临灵前拈香祝道:“大众!弱川无力不胜航,进前也,骑龙难到白云乡;退后也,玉棺琢成已三载,总不恁么也,欲葬神仙归北邙,毕竟作么生?”这些佛家隐语晦涩,索解为难,“骑龙难到白云乡”之句,似是叹惜福临出家未遂,终成憾事,以致和尚们进退失据,无以为靠。
此后,这些荣宠一时的临济宗和尚们,的确再无顺治在世时的好日子了。
顺治的葬礼宣告结束后,康熙顺着先辈的步伐,踏上太和殿,坐上龙椅,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康熙时代。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