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因叹董卓而被王允处死
作为文艺大师的蔡邕估计也只能做这些了,然而对于蔡邕的建议,董卓大多弃之一边。
蔡邕自己也“恨其言少从”,多次想东奔兖州或者遁逃山东,后来考虑到自己“状异恒人”,“名头太大”,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很多人想一睹为快,藏不住,才作罢。
所以,对定罪蔡邕,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马日碑就不认可! 他当众争辩道:“蔡伯邕是旷世逸才,知道的汉代史事最多,应当让他写完汉史,成就一代大典。况且蔡邕一向忠孝闻名,而仅仅因为一句叹息就连坐下狱,缺少说服力,杀了他定会让很多人失望的!”也就是说,一句叹息还不足以致人死罪,怪只怪蔡邕生不逢时。
当王允以“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的严词拒绝后,马日碑绝望地说:“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事实不幸让马日碑全部言中。随后,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辅军(参谋)贾诩鼓动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率众而西,直取长安, 王允最后落了个灭族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蔡邕之死渲染铺陈为蔡邕伏尸哭董卓, “哭卓”虽不曾有,但从诸多史料来看,谢承的“妄记”也未必! “叹卓”倒有可能最为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争议我们姑且放下,假设蔡邕不“叹卓”,他能不能逃此一劫,续成一代大典汉史,终成万世楷模呢?
也未必!蔡邕的人生际遇、政治眼光、文人性情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千古悲剧!
蔡邕之获罪而死,可谓是生不逢时。蔡邕出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 (公元132年),至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出补河平长,长达38 年,蔡邕均没有当官。要说,凭借父亲贞定公蔡棱的老关系和曾经师事太傅胡广的渊源,再加上其本人的绝世才华,38岁还不曾出仕就很不正常,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
桓帝(公元147—167)在位时,中常侍徐璜、左倌等专权的太监们听说蔡邕琴弹得不错,便建议皇帝调他到皇宮来当差。蔡邕走到偃师,便以身体不好为由回家了,在家中“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此时的蔡邕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和“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的形势。
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其险恶。自顺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30岁的顺帝刘保驾崩后,不足两年,小皇帝先后换了4个。
随之而来的是大将军梁冀专权,诛杀太尉李固、杜乔;桓帝刘志于延裏二年(公元 159年)在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及尚书令尹勋的内外相助下,一举杀掉了大将军梁冀及其党羽。然而,才送恶狼去,后脚疯狗来,接着又是“五邪肆虐”的宦官时代。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汉桓帝刘志驾崩,又一个小皇帝,年仅12岁的刘宏即位,这就是汉灵帝。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为了改变 “国政多失,内宦专宠”的局面,决定谋诛宦官,却又被中常侍曹节矫诏所杀。
在这样的环境下,连诸葛孔明尚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蔡邕的“闲居”哲学,不失为明智之举。
也许是生存需要,也许是官本位思想,也许是才华必卖帝王家的心愿……最终,38岁的蔡邕还是出仕了!虽然官并不大,一个小小的河平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升到郎中、议郎,然而事却做得不小: 一套《熹平石经》下来,蔡邕再也不是名不见经传了,而是赫然成为一代大儒,动不动连皇帝也会“待诏问曰”!
“唯识忠荩,出命忘躯,不顾后害”的蔡邕学问已做到极致,名头也足以撼岳,但他竟然相信了桓帝“宜披露得失,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的鬼话。夸夸纯厚老成的廷尉郭禧、聪达方直的光禄大夫桥玄、忠实守正的太尉宠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直陈太尉张颗是霍玉推荐的,光禄勋姓璋是个大贪污犯,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一时得志的小人。
说就说了,做好保密工作有时也未尝不可。殊不知又让阉竖小人曹节偷听并泄露,以至于“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
这就是不懂政治了,标准的一个刀尖上的拙劣舞者。生逢乱世,虽然学问做得极大,但不懂得政治,只管长袖乱舞,不落得个悲剧下场,那才奇怪。
当然,蔡邕的书生意气、意气用事也让他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一次,是光和元年七月,灵帝因为妖异数见,灾变互生,下诏 召集杨赐、马日殚、张华、单飓等人询问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并专门密问蔡邕。
蔡邕风华意气地指陈政要,说:“太尉张颢是奸臣霍玉引荐的,光禄勋姓璋是有名的大贪官,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受到宠幸,才享尽荣华富贵。”尽管蔡邕一再强调要做好保密工作, 仍然被中常侍曹节偷听并泄露出去,导致被蔡邕提出要制裁和裁黜的人都对他恨之人骨,并日夜图谋报复。
最终,蔡邕因为“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判“弃市” (斩首示众)。幸好清廉忠直的吕强为蔡邕求情,灵帝又联想到蔡邕的密封奏章,才使得蔡邕罪减一等,和全家人一起被剃光头发,戴上脚镣手铐,贬逐到朔方,即使遇到赦令也不得赦免。
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将作大匠阳球又是派刺客又是施毒药,必要置蔡邕于死地而后快。幸运的是这些人都被蔡邕为国为民的高义所感 动,才让蔡邕捡了一条性命。
第二次,是第二年,灵帝觉得政府还是需要蔡邕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的,又赶上大赦,就让蔡邕回到本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9个月,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喝到高兴时,便邀请蔡邕共舞。蔡邕不理他的邀请,竟然拂袖而去。
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平常骄纵惯了的人,怎受得了如此羞辱?王智不是人才,是标标准准的小人,做不到韩信跨下之辱的大度,干出点儿小人之事却正常,蔡邕不明白,最后落得亡命江海,远迹吴会长达12年。
第三次,就是“叹卓”之举了。面对董卓这样的独夫民賊,千刀万剐尚且不足以平民愤,你的一声叹息,让自己何以自处?且不说王允已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即使王夫之、顾炎武这等硕儒生在当世, 能容忍几何? 一时意气让一代大儒名浇身毁!
蔡邕至真至孝的高风以及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让人们称道,然而,他的人生悲剧却让人不无感伤。
中国远古传说有哪些?
辅警被面包车碾压牺牲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