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怪事:弹劾皇亲国戚没事弹劾小京官却遭疯狂报复
在宋朝当官会碰到这样的一种怪事,那就是弹劾皇亲国戚没事,弹劾一个小京官却遭疯狂报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朝是个文盛武衰的时代,文人主政,士大夫治国,似乎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其实,这是表面现象,文人之间的倾轧,士大夫之间的争斗,其明枪暗箭,你死我活,常常不亚于跨马横刀的武夫。北宋名臣余靖就曾陷入这种官场斗争。
余靖出名,基于两个方面:一是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被朝廷贬官,余靖心有不平,以小小的集贤校理上书宋仁宗说:“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宋仁宗阅后雷霆震怒,而余靖却因此名扬士林;二是他一生三次出使辽国,其中一次,辽国大兵压境,他千里赴辽,与辽国皇帝当面谈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其罢兵修好,他的外交才能享誉朝野。
余靖的遭遇,要从他担任谏官时的一件弹劾案件说起。余靖一生弹劾过很多人,包括大将狄青,枢密使夏竦,宋仁宗的妻伯张尧佐等等。弹劾这些炙手可热的权贵,余靖从未遭到报复,但他弹劾小京官茹孝标,却惹出了天大的麻烦。
茹孝标原为秘书丞,一个掌管文籍之事的小官。茹孝标运气不好,小官还没过瘾,母亲便撒手人寰。宋制,父母去世,官员必须离职回家,“丁忧”三年,而且不得提前复职。然而,茹孝标官小胆子大,“丁忧”未满,丧服未除,他就跑部进京,冒哀求仕,这在号称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无异于离经叛道。身为谏官的余靖听闻此事,拍案而起,随即以“不孝之罪”上书弹劾,茹孝标由此获罪。
茹孝标官瘾没过成,倒被判了重罪,心里别提多憋屈,从此对余靖恨之入骨。于是,这位睚眦必报的小京官,便开始没日没夜地“惦记”着余靖起来。
对于余靖来说,茹孝标的弹劾案,小事一桩,实在不值得挂心,他天天琢磨着人家的违规违纪,到处弹劾,不久还提拔为龙图阁直学士,官做得风生水起。
恰巧在这段时间,一个叫王仝的解职小吏,因为穷困潦倒,多次写信纠缠,要向余靖借钱,余靖一次都没有应允,王仝十分执拗,依旧不断写信。王仝为什么这么难缠呢?这是因为余靖欠了他一个人情。
原来,余靖原名余希古,当初在家乡韶州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做秀才时,参加州县贡举选拔没通过,无法得到州县举荐,而州县不举荐,便没有资格参加进士考试,余希古一筹莫展。时任曲江县主簿的王仝,十分欣赏余希古的才华,对他非常同情,便在州官面前软磨硬泡,请求州官推荐余希古参加进士科外的另一种考试——制科考试。但当州官了解到余希古“乡贡”都没通过,王仝却要求推荐他考制科后,顿时火冒三丈。他立刻解了王仝的职,对余希古则施以杖刑,可怜余秀才,被打得皮开肉绽。
受过刑罚的人,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但读书人不考科举就意味着就业艰难,前途暗淡,怎么办呢?余希古毕竟聪明,他想到了“高考移民”。他改名余靖,跑到离家不远的虔州(今江西赣州市)报考,未料竟一路顺利地考上了进士,还官运亨通。余靖春风得意,而那个因帮助他而罢官的王仝却倒了八辈子霉,一直赋闲在家,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境地。后来,当他得知余靖官运亨通,便一个劲地给余靖写信求援,这一求就是许多年。余靖的铁石心肠,让饥寒交迫的王仝生了报复之心。他听说茹孝标一直惦记着余靖,遂把余靖受过刑罚以及那些藏匿于心底多年的秘密和盘托出,茹孝标如获至宝。
当然,凡事得讲证据,单凭王仝的一面之词是不足为据的。按说这么多年了,不但案卷难找,就是当年韶州的办案之人,都恐怕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茹孝标上哪去找呢?但是,前面说了,做官怕人惦记,这世界还真有临死都惦记着余靖的人呢!这个人就是当年办案的小吏。余靖高中进士后,衣锦还乡,小吏想讨个彩,便去拜访新科进士。余靖一见是当年办案的小吏,伤心往事顿时勾起,连讥带讽,让对方碰了一鼻子灰,倒退着出了门。深感屈辱的小吏,也从此惦记余靖。小吏临终时,其他遗言没交待,单单拿出一个包袱交给儿子,说这是余靖曾经受刑的案卷,你好生保存,他日必有大用。茹孝标按图索骥,终于用重金从小吏的儿子手头买下了这宗案卷,到处告状,终于导致余靖罢官。
余靖罢官前后,始终贯穿着算计、倾轧、谋害,真是刀光剑影,步步惊心。所以,官场行走,不怕人争议,就怕人惦记。一旦被人惦记,如同一支猎枪在背后瞄准,你纵有一双翅膀,也终会在劫难逃。
“海上之盟”究竟是谁违约了
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情况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