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明朝著名散文家被称“今之欧阳修”
明武宗正德元年,归有光出生在一个日渐衰败的大族家庭。归有光8岁的时候,母亲撒手人寰,而归有光的父亲仅仅是一个穷县学生,家境败落。这样的环境使得年幼的归有光很早就慷得了人间的忧难,奋发攻读,希望有一天可以髙中,造福黎明百姓。归有光从小明悟惊人,9岁成文,10岁的时 候就写了千余言的《乞醯论》,11岁时就立志要向古人一样做一个文学大 家,14岁应考童子试,20岁名居榜宵,以苏州府学生员的名义到南京参加乡试。
归有光“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对举业信心十足的他却不幸在乡试中连连落第,五次南京考试,均榜上无名,可怜其间惨淡经营, 寒窗十余载,但他没有放弃,直到35岁的时候才以第二名中举。此时,归有光对于三代两汉之文,诸子百家之书早已经融会贯通,上至九经二十一史,下到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当时被世人誉为“昆山三绝”的一绝就是归有光的古文。张文毅称赞归有光为“贾、莆再此”。归有光凭借其才学, 考取功名应该是胜券在握。
归有光在乡试高中的同年,雇了车马北上,一路上舟车劳顿,日夜兼程 准备第二年的礼部应试。没想到这次会试竟再次名落孙山。南下回乡之后,他居住在嘉定安亭江上,从此便开始了读书应试、谈道讲学的生涯。归有光的家境贫困,家里的一切生计都要靠妻子王氏。居住在安亭的这段时间,王氏独自一人种四十多亩田地,监督僮奴垦荒,利用牛车灌水,用收获的米粮供全家和归有光的弟子们吃喝,妻子的贤良体贴,解除了归有光的后顾之忧,让归有光可以更加专心自己的事业。
归有光学识渊博、纵论文史,谈经 论道,学生陆续慕名而来,一时间弟子满门,归有光的声望越来越大,人们尊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蔟川先生扬名四海,连恃宠而傲的徐文长对归有光也青睐有加。一天,礼部侍郎绪大绶回老家之后邀莳徐文长到家里吃饭,可是从黄昏等到深夜,徐文长才姗姗而来。绪大绶也很欣赏归有光的才华,命随从把归有光的文章拿过来,与徐文长一同赏析,两个人张灯快读,相对叹赏,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归有光命运多舛,三年一次的应试,每每远涉千里进京,可是一连八次,次次落第而归。归有光仕途蹭蹬,而时间也把这位名扬四海的古文家抛弃在了荒江僻壤之上。再加上失子丧妻的伤痛加重了其生活的艰难。坎坷的生活环境也磨砺了归有光的深沉坚毅、不畏权势与厄运的顽强性格。
明代科举舞弊之气甚盛,宗师、官僚的提携是进人仕途的里要捷径。归有光因为久困场屋,对于科考的内释十分明了。可是,他却坚决不用行贿这种可耻的方法跻身仕途。穆宗即位之后,宦官掌权,穆宗有名无实,如傀儡一般。生性耿直、不畏权贵的归有光看到朝廷的腐败,渐渐心灰意冷,决定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决不再进人仕途。
嘉靖年间,摹古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归有光就是“七子”之—,作为莩古风气中的勇士,归有光是-位敢于反抗潮流、驳斥权贵的正直文学家a
归有光的同乡王世贞的仕途之路比归有光顺利得多。王世贞进士及第之后,官运亨达,连连髙升,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素以雄才博学著称,在文坛一枝独秀,风光无限。而归有光,虽然已经颇有声名,但毕竞只是个身处穷乡僻壤的乡巴佬。也就是这样一个身处乡间的穷儒生,竟敢同不可一世的王世贞相抗衡。
归有光批判王世贞的恶性,还为此写了《项思尧文集序》一文,言辞十分激烈,铿锵有力,义正词严,归有光当着众人的面讽刺王世贞是“妄庸巨子”,王世贞听到后愤怒不已,对归有光怀恨在心。王世贞对归有光的恨一直持续到晚年。但是最终他还是改变了对归有光的看法,不仅给归有光的古文赋以很高的评价,还表达了自己“迟暮自悔”之情。
归有光作为一代名家,他用自身的才华、学识、理论和创作实践使众人为之叹服。
解读:古代五大风流才子
女中诸葛说的是谁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