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究竟怎么回事?
后周显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五代时期的后周君臣正在宫中庆贺新年,忽然接到镇、定二州的急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宰相范质、王溥等立即遣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兵前去抵御。初三,军队驻扎于开封东北的第一个驿站陈桥驿,赵匡胤酒醉而卧,而有拥立之意的将士们却环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嘯呐喊,声震原野。
赵普、赵光义排闼入告,将士们直叩寝帐之门,高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惊起披衣,未及应酬,便被扶到议事厅。有人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众人都罗拜庭下,口称万岁,又相与抉赵匡胤上马,拥迫南行,返回开封,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长期以来,陈桥兵变一直被看作是“千古疑案”,其中疑点甚多。
一、据《涑水记闻》等书记载:“及将北征,京师间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于外州,独宫中不之知。”由此可知,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巳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陈桥兵变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正如古诗所言:“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二、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说,赵匡胤早年曾到高辛庙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自小校而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忽曰:‘过是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圣茭”。且不论此事的真伪如何,这一在宋代广为流传的轶闻,正反映了赵匡胤的夙愿。而在陈桥驿,将士们已环立呼喊,赵普与赵光义也已入内报告,而赵匡胤何以会“醉卧不省”,丝毫未念及早年的愿望?这一情形未免过于做作。三、《宋史•杜太后传》曰,杜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因而不惊不慌,谈笑自若,还说:“吾儿平生奇异,人皆言当极贵,何忧也。”(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据此,这加身的黄袍似并不是从天而降之物,有人以诗刺讥道:“阿母素知儿有志,外人反道帝无心。”四、当时本因国境告急才令赵匡胤领兵出战,为什么黄袍加身后,不费一枪一刀,战事立定?即所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可以认定,镇、定二州的军情是配合赵匡胤兵变自立而谎报的。
当然,认为疑案不疑的也大有人在。如有的学者认为,镇、定二州军情并非谎报,《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书都记有此事。况且,如是谎报军情配合兵变,那镇、定二州节度使理应是赵匡胤集团中的人,而二州节度使郭崇和孙行友或是“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被视为“有异心宜谨备”的人;或是在宋初乞解官归山,又欲拥兵自固的人,都不可能属于赵氏集团,怎会为军变造假情报?清代赵翼认为: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以为故事。赵匡胤以前,已有后周太祖郭威、后唐废帝李从珂、后唐明宗李嗣源由军士拥立,这是唐代藩镇割据后军士擅废立之权而留下的遗风,是王政不纲、下凌上替、祸乱相寻的反映。从这段话中,或可一窥陈桥兵变的真相。
总之,陈桥兵变确实有着众多令人起疑的地方,但是目前尚不能据此断言其真相究竟如何。
下一节:“杯酒释兵权”历史真有此事吗?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