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桥的历史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河流上,就成了梁桥。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独木桥和由数根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战国时期,单跨或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地被建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架设在山西汾水上的一座始建于春秋时期晋平公年间的木柱木梁桥,桥下有30根柱子,每根柱子直径五尺。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也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东渭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唐朝时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说,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四座,即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到了宋朝,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又在福建泉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梁桥万安桥,即洛阳桥。这座桥桥长834米,宽7米,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养殖牡蛎以固桥基。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梁桥的形式亦有很多。如采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隔叠起,由岸边或桥墩上层层向河谷中心挑出犹如斗拱者,被称为“飞桥”;有的桥上还有桥屋或桥廊,屋廊内有彩画,桥景似花,被称为“花桥”等。
我国很早就有了拱桥,至迟汉朝已在建造。拱桥是在拱式结构坟墓建造技术的启发下,从伸臂木石梁桥和撑架桥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来的。由于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都是弯曲的,所以也称为曲桥。据《水经注》记载,公元282年在河南洛阳东六七里有一座用石头建造的“旅人桥”,“下圆以通水”。
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石拱桥。保留到今天的最著名的石拱桥有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和苏州城南的宝带桥。安济桥即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由工匠李春设计监造,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北宋的汴梁虹桥也十分有名,犹如长虹飞越河上,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很罕见。
索桥即吊桥、悬索桥,也首创于我国。在我国云贵川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等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各类索桥。其中,贵州的盘江桥、四川的泸定桥、云南的霁虹桥在国际桥梁史上都负有盛名。这些地方谷深水急,根本无法筑墩建桥,故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以竹、藤和铁绳等作索为桥的办法。目前已考证出最早的索桥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桥,建于秦朝李冰任蜀守时(前251年),距今已2000多年。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公元519年北魏时期新疆的铁索桥,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西方直到16世纪才出现这类桥梁。古书把索桥称为絙桥、笮桥或绳桥,并分为独索和多索两大类。独索桥又叫溜索桥。四川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杰出代表,而凌驾于大渡河的泸定桥则是铁索桥中的佼佼者。古代最大的铁索桥当属元朝末年建成的横跨长江瞿塘峡的大塑铁索桥,惜已无存。当年桥长277.5丈,上下分为三层,下层铁链锁江,中层架炮,上层天桥供人畜来往。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桥梁外,还有一种浮桥。在桥梁史上,浮桥属于从船只到正式桥梁的过渡形式,多为临时性结构物,时过即拆。宋朝初年修建的长江大浮桥,可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浮桥了。明代在甘肃兰州附近修建的黄河浮桥即镇远桥(今中山桥的前身),更被称为“黄河第一桥”。
西域三十六国之大宛国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真相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