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生平故事介绍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居里夫人生平经历
求学阶段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皮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研究阶段
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皮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
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年,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1915年,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1921年,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1921年3月8日,接见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1922年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
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周书》是怎么来的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