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风水学:建筑风水有哪些讲究?
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古代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看风水的习俗在我国历史上非常久远,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这就是早期风水在建筑上的应用。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郭璞之前,风水还有其他的名称,如形法、青囊、青乌、相宅、地理等。
如果说先秦时期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则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至20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还是大有市场。
近年来,一些学者们对“风水”一词的迷信含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
有人认为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
第一,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线索。
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风水最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
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
有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
有学者认为,这是古代先民在对河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关系作了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是相吻合的。
第二,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既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所说的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
第三,风水还有其地理原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
同时,面南而居的选择也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
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另外,还有风水宝地的说法。其大致模式是: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
有学者认为,这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
每一个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所谓的风水宝地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既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
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良好,既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
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尽管如此,风水说中更多的是虚妄的成分。如风水先生(民间又称为阴阳先生)认为,理寓于气,气固于形。形以目观,气须理察。
实际上,“理气说”是虚无缥缈的,谁又能看得见气?只能靠“意会”,这就凭风水先生任意解释了。
此外,还有望气说。据风水先生说,望气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场人事、家业兴衰。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很相信望气说,其实,这也是毫无依据的。
这些虚妄不实的成分是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造成的。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论及建筑“风水”时,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之,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
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房玄龄与醋坛子的故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