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兴衰史:匈奴如何从出现走向灭亡?
匈奴本来是发源于蒙古地区贝加尔湖以南、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以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的西界原至斤山,与回鹘族的祖先接壤,东界到达北京北部地区,与夷族西北界相邻。
匈奴以其金戈铁马兼并诸国后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单于是匈奴及其政权的最高首领,即“天子”,他总揽军政一切大权。
单于以下,左、右贤王是匈奴政权左、右两个地区的最高长官。
左贤王的地位较高,右贤王次之。左右贤王以下是左右谷蠡王。
匈奴政权机构的设置为:单于庭、左贤王庭、右贤王庭。单于庭是政权机构的首脑部,直辖匈奴中部;左贤王庭管辖东部;右贤王庭管辖西部。
当时西汉政权刚刚建立,无法和匈奴政权抗衡。公元前200年,汉高帝刘邦被冒顿的40万骑兵围困于平城,7日后才得以解围。
刘邦不得不把公主嫁给单于做阏氏(匈奴语妻妾之义),缔结“和亲”之约。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前期,汉朝先后有五位宗室之女嫁到匈奴去,从而减轻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使汉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汉朝每年赠送匈奴一定数量的财物,并开放“关市”,准许沿边贸易。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由于国力的增强和中央集权的确立,汉武帝决定彻底铲除匈奴的威胁。任用卫青和霍去病为主将,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击战。
即公元前127年的河南战役(河套以南)、公元前121年的河西战役、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匈奴都被打败,右贤王率领4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也都逃走,河西走廊遂平定。
匈奴主力不得不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在东线方面,汉朝夺取了匈奴左地之后,原先在匈奴族奴役下的乌桓族便协助汉朝共同攻打匈奴,切断了匈奴的“左臂”。
同时,汉朝还在公元前139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大夏、康居等地,以公主嫁给乌孙王,以切断匈奴的“右臂”。
又在河西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一方面可以隔绝匈奴与羌族(在今青海一带)的交通,另一方面便于在河西一带屯田。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政治、经济措施,匈奴的威胁才基本上解除。
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汉朝与乌孙联兵20万再次反击匈奴,这是西汉时期汉匈战争以来最后一次大战。
这次战役,直捣右谷蠡王庭,俘获匈奴名王、千长、骑将以下4万人,匈奴平民受伤逃散及牲畜死亡不计其数。从此匈奴力量进一步削弱。
公元前71年,被匈奴奴隶主奴役的附属部落如丁零、乌桓等也纷纷起来反抗,匈奴奴隶主已无力维持他们对部属的统治,因此属部纷纷瓦解。
公元前57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夺单于权位的斗争。五单于展开混战,最后郅支单于击败呼韩邪单于,占领了单于庭和漠北的广大的地区。
呼韩邪为了对付郅支单于,争取西汉的援助,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归附了西汉王朝。
这也就确定了匈奴地方政权隶属于汉朝的藩属的地位,密切了大漠与中原的政治关系,同时也为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由于呼韩邪有汉王朝的保护,郅支单于无力控制匈奴地区,于是西迁到今伊犁河流域一带,后被刺杀。公元前43年,呼韩邪归漠北的单于庭。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再次到长安。汉元帝根据他的请求,把宫女王嫱(字昭君)嫁给他为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王昭君的出塞和亲,对巩固汉匈两族的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领八部4500部众投归于汉。袭用他祖父的称号,也称呼韩邪单于。
汉朝帮助他在西河郡的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设立南单于庭。南匈奴入居塞内,分布在今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因和汉人杂居,吸收汉人的文化,南匈奴迅速兴旺起来。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朝与南单于联军大破北匈奴与稽落山(漠北西北部的额布根山),公元91年,大破北匈奴与金薇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率领部众向西走到今伊犁河上游一带,后转徙康居(在今中亚)。
这部分匈奴人的后裔后经中亚细亚,至公元4世纪到达东欧。4世纪后期,匈奴人战胜阿兰人、东歌德人等;又击败东罗马帝国,侵入中欧,以班诺尼亚为中心,进行活动。
阿提拉统治时,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茵河,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公元451年沙隆之战失败。453年阿拉提逝世,匈奴帝国迅速瓦解。
公元140年,南匈奴发生内讧,匈奴奴隶制政权崩溃,分裂为五部。
在此后“五胡十六国”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匈奴人仍活跃于历史舞台。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
从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建立政权算起,匈奴在大漠南北活跃了整整300年。
武则天曾被算到说她以后能当皇帝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