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欲速则不达
子夏做莒父的行政长官,向孔子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名言故事
孔子弟子子夏以精通文献典籍著称,相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他传授下来的。孔子死后,他到魏国讲学。李克、吴起都是他的学生。
“出仕”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子夏认为学问好的人应当出来做官,为 国家办事,做了官的人更应该努力学习。
后来,子夏如愿以偿,出任鲁国莒父地方的行政长官。
做官以后,子夏又回来向孔子请教政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问到如何治理好莒父这个地方。孔子对他说了如上一番道理,其中以“欲速则不达”最为有名。
名言史例
崇祯帝即位之初,将魏忠贤阉党诛灭,心里不觉有些飘飘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国势衰微,积重难返。自我感觉良好的崇祯满脑子就是做一个“中兴圣主”,然而欲速则不达,他的梦想每每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刚愎自用的崇祯忧愤不巳,不免“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崇祯越是如此,妄想性的褊狭越强烈,到后来,更将一切皆归咎于“士大夫误国家”。对身担重责的大臣,崇祯通常是初期寄予极大的甚至超出实际的期望,一旦其失望之后,又一变而为切齿愤恨,必杀之而后快。故崇祯在位十七年,戮害大臣不计其数,其中总督有七人,巡抚有十一人。内阁重臣更频繁 替换如走马灯,先后用了近五十人。崇祯以唯才是用为标准,具有讽剌意味的是, 求治太急的结果居然是满朝无可撑局面之人。
年轻的崇祯起初对袁崇焕也是寄予厚望的,熟读圣贤书的袁崇焕被这种知遇之恩蒙住了双眼,对皇帝感恩戴德,说了句不该说的大话:“五年平辽”。实际上,袁崇焕也知道五年平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大致构想,安慰一下在他看来颇想作为一番的皇帝。
不过崇祯却信以为真,这就种下了祸根。后来清兵人寇,袁崇焕独木难支,崇祯在失望、猜忌交织之下,竟下令以酷烈的凌迟之刑处死袁崇焕。大明朝最后一根栋梁垮了,很快便覆亡。崇祯急功近利的作风可谓误国至深。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