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逝世:列宁葬礼是怎样举行的 如何评价列宁?
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病情突然转重。他失去了知觉,呼吸愈来愈坏,脸变得死一般苍白,体温迅速增高。18时50分,一代伟人溘然长逝,年仅53岁!
列宁可以说是累死的。早在1922年10月18日,这是列宁在莫斯科工作的最后一天,在医生的执意请求下,他同意去位于首都郊外的哥尔克村休息治疗。
然而,列宁并没有停下工作,有资料表明,单从10月20日至12月16日他就写了有关外交、政务方面的信函224封,接见了来自人民委员会、劳动与国防委员会、政治局等部门代表171人。
列宁的病情到了1923年3月,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第三次发作时,他被送到了哥尔克。他右半身完全麻痹了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痛苦地感到病在加重。他受到精神兴奋与失眠的折磨。广大人民焦急地注视着他的病情发展。
当时,看护列宁的一位叫奥尔巴赫的教授这样写道:
情况确是悲壮的。这个人,这个曾经用他的言语使群众激动兴奋,曾经用辩论说服战士并使他们坚强起来的人,使全世界都对他的话起了这样那样的反应的这个人,现在却连最简单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来了。
列宁已经不能参加在这年4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了。到会的代表都焦急地讨论到他的疾病严重情况。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的组织报告是斯大林作的。
悲剧的结局终于临近了。谢马什科写道:
在那不幸的一天的前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觉得不大好。他一醒来就感到不舒服,说头痛,胃口不好。第二天早晨他醒来时仍旧觉得不舒服,不吃东西,经他周围的人苦苦要求,他才在早饭和晚饭时吃了一些。晚饭后他躺下休息。忽然屋里的人都看出,他的呼吸沉重而不规则了。
列宁逝世的悲痛消息传到了全国与全世界。在1月21日晚上,召集了中央委员会的全会。在第二天正在召开的苏维埃大会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宣布列宁去世了。一时间,钢铁般的布尔什维克们都痛哭起来。
党中央委员会发了讣告,其中这样说道:
这样一个人去世了: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党用有力的手,在战争的烟雾中,在全国举起了十月的红旗,扫荡了我们敌人的抵抗,在以前的沙皇俄国巩固地建立起了劳动者的最高权力。
共产国际的创立人,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国际无产阶级所敬爱并引以自豪的人,被蹂躏的东方的旗手,俄国工人专政的领袖去世了。
讣告还说:
列宁活在每一个诚实工人的心里;列宁活在每一个贫苦农民的心里,列宁活在千百万殖民地奴隶心中。
工人与农民听到了列宁逝世的消息无不深为哀悼。
1月23日,灵车到了莫斯科。载着列宁遗体的灵柩运到了工会大厦。沿途站满了成千成万的工人、红军士兵与农民。
五天五夜,成千成万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与专程从其他城市来的代表团,青年人与老年人,走进了停着列宁遗体的工会大厦,向敬爱的领袖告别。
在追悼列宁的日子里,莫斯科成千成万的人民拥挤在附近的街上。红旗飘扬着。乐队奏着低缓哀伤的乐曲。全国成千上万的工厂和火车头的汽笛都响了起来。
1924年1月21日18时,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俄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在工会大厦大厅中央高高的棕榈叶下,列宁遗体身着暗色卡其布装,躺在深红色灵台上,昔日的同志们为他守灵。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站到棺前。夫人望着也是丈夫也是战友的面容,平静,无泪,仿佛不晓得他俩并非在屋中独处。忽然间万籁俱静,绝对的静默了。
1月26日,莫斯科举行了列宁追悼会,大会就列宁逝世发布了《告劳动人民书》。大会为永久纪念列宁作出了下列各项决议:出版《列宁全集》,确定列宁逝世纪念日,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在莫斯科红场建造列宁墓,在各加盟共和国首都以及列宁格勒和塔什干建造列宁纪念像。大会还进行了其他几项议题。
在追悼会上,斯大林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庄严地宣誓要忠实执行列宁的遗嘱,他说道:
同志们,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的军队,列宁同志的军队,就是由我们这些人组成的。在这个军队里做一个战士,是再光荣不过的了。
以列宁同志为创始人和领导者的这个党的党员称号,是再高尚不过的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这个党的党员。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经得住这个党的党员所必须经历的种种苦难和风暴。
工人阶级的儿女,在贫困和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儿女,在千辛万苦和英勇奋斗中成长起来的儿女,首先就是这些人应当成为这个党的党员。正因为如此,列宁主义者的党,共产主义者的党,同时也叫作工人阶级的党。接着,斯大林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宣誓: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珍重党员这个伟大称号,并保持这个伟大称号的纯洁性;嘱咐我们要保护我们党的统一,如同保护眼珠一样;嘱咐我们要竭力巩固工农联盟;嘱咐我们要巩固并扩大共和国联盟;嘱咐我们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对此,斯大林及布尔什维克党表示要忠实地执行列宁的遗嘱。
1924年1月26日,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庄严决定:列宁陵墓建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边,与十月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在一起。谁知人们无法抑制铺天盖地而来的巨大悲痛,1.2万封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向克里姆林宫,要求政府永远保存列宁遗体。
工农大众对领袖的拳拳之忱深深打动了苏联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卢那察尔斯基,他向斯大林提出永久保留列宁遗体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当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列宁遗体保存专家小组,专门负责遗体防腐研究并限时三个月完成任务时,绝大多数医生、专家都犹豫起来,他们担心试验万一失败会遭不测,纷纷借故推脱。唯独生物化学家,犹太籍的兹巴尔斯基接手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
为了尽快得到一个理想的处理方案,他使用不同方法在几具不同年龄的男女尸体上作试验,谁知一次次的试验都告失败……一个月过去了,列宁的皮肤开始起皱,身躯略有走样。哈尔科夫大学的解剖学教授沃洛比约夫闻讯赶来相助。他曾为沙皇博物馆成功试制出保持丝织品长期不变色、不变质的防腐药。
应兹巴尔斯基的请求,他们以此为借鉴,夜以继日反复试验,一种神奇的药液终于产生。兹巴尔斯基和沃洛比约夫先将遗体解剖、清除内脏,接着将药液注射入周身血管,以便在抑制细菌的同时,用溶液取代肌肉组织里的水分。
列宁陵墓的设计与遗体防腐研究同步进行。最初的“陵墓”实际上是一座白色的木质结构厅堂。1925年底,苏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重新建造的倡议。据档案记载,当时共收到百余份千姿百态的设计方案,如陵墓应该充分体现全党时时刻刻团结在领袖周围的主题,将其建成高26层的塔形建筑物,内设党中央和部长会议各大机构,塔顶安置巨型探照灯,以象征列宁巍然屹立,光辉永存;陵墓应反映列宁的世界意义,将其建造成地球状,让巨型列宁像高高矗立;建成巴黎埃菲尔铁塔型,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一切尽管均出自人们对历史上第一位工农领袖的爱戴之情,但客观上给人以与其说建列宁墓,不如说是建教堂的感觉,不同的只是把十字架换成了红五星,耶稣像换成了列宁像而已。最后,斯大林决定仍由构思木“陵墓”的休泽夫出主意。目前的赭红大理石陵墓便是休泽夫的杰作。
最后,列宁的遗体被安放在精致的水晶棺内,他安详地闭着双眼,一手握拳,一手随意地搁在胸前,人们甚至能看清他脸上的皮肤毛孔。在淡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列宁那充满智慧的宽大脑门显得特别突出,有一种伟大的思想还在不停活动的感觉。“他还活着!”是苏联人当年常爱说的一句话。
列宁逝世了,他所创建的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黄帝陵中的一件神器令人垂涎
俞大猷抗倭:俞大猷精神是指什么?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