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简介:徐光启与徐家汇有什么联系?
大名鼎鼎的徐家汇是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地方,而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得名源于一个人——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朝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市)的一条巷子里。
徐光启像
徐光启的父亲终年务农,每次父亲下地劳作,徐光启总会跟着同去。小小年纪的他喜欢趴在田埂上观察水稻抽穗,喜欢看父亲播种施肥,再大一点,徐光启就能帮着父亲干活。不知不觉中,徐光启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他勤奋、坚毅、探索的精神,为他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光启少年时在上海龙华寺读书,勤奋好学。万历九年(1581年),未满二十岁的徐光启就考中秀才,后来在家乡和广东、广西等处任教。他白天教书,晚上秉烛夜读,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农业生产、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和数学等。
在广东韶州任教期间,徐光启认识了传教士郭居静。通过郭居静,徐光启接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地球原来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航海家绕着圆圆的地球环游了一周;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观测月球和其他天上的星体。
从此,徐光启便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结缘,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徐光启在南京结识利玛窦——一个对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有着颇深造诣的意大利传教士,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政之余,徐光启虚心向利玛窦求教,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有一天,徐光启在利玛窦的书房里看到一本书,里面满是数学符号,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好奇地问:“这是数学书吗?”
利玛窦微笑着解释说:“这是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这可是本好书啊,你可以借此了解西方的数学理论。”
徐光启一听,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立刻恳求利玛窦给他讲解。利玛窦看他求知若渴的样子,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翻到其中一页,给徐光启讲了一个数学公式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徐光启叹为观止,深深地被书中的理论所折服,认为其中讲述的正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于是向利玛窦拜师学艺,请他给自己讲授书中的知识。利玛窦欣然同意,告诉他以后会每两天讲授一次课程。
徐光启每次都准时前来听课,风雨无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领悟到西方数学的奥妙和精彩,他建议利玛窦和他一起翻译这部著作。
当时《几何原本》是纯阿拉伯文著作,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对照表,尤其是一些数学的专有名词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根本没有,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可是徐光启不惧困难,他跑遍了所有书局,拜访了很多藏书楼,将查阅到的资料抄写回来,再继续认真推敲、琢磨每一个译名,字斟句酌地修改每一个段落,常常是利玛窦都休息了,徐光启还在挑灯夜战,不知不觉工作到天亮。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何”“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中文的数学名词术语在徐光启的反复推敲琢磨下确定了。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光启翻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该书上市后,在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数学研究人员的必读书,也对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部书一直沿用至今,甚至还影响了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国。
之后,徐光启结合中国传统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撰写了《测量异同》《勾股义》等著作。他刻苦研究天文仪器,主持编译《崇祯历书》;融会贯通西方水利,编成《泰西水法》;重视农业,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
徐光启一生学贯中西,从事农学、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等研究,孜孜不倦,是科学界的光辉榜样,为后人所景仰。
崇祯六年(1633年)11月8日,徐光启病逝,崇祯皇帝闻讯停朝七天,特地为他赐祭,谥号文定公,墓地现在徐家汇光启公园。
赵飞燕竟让汉成帝断子绝孙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