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中被遗忘的很角色
三国演义中有讨论不完的话题,这也是三国的魅力所在。对于大部分三国迷来说,那些英雄人物的经历事迹,往往是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我们熟知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当阳桥喝退百万雄兵、关云长刮骨疗伤、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等等等、这些由小说刻画出来的经典形象和事迹,早已烂熟于心,而那些不曾被我们铭记的“狠角色”,不知道大家还能记得几个?下面,小编就盘点了一些三国中容易被遗忘的很角色,赶紧来看看吧。
一、管亥
管亥,表字不明,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的将领。孔融屯兵都昌时,他率军围攻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前去向刘备求救,他被刘备的援军击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管亥曾经一合斩杀孔融的大将宗宝,后与关羽大战数十合后被斩。
此人在《北海救孔融》中也有所提及,暂且不论宗宝何等战力,一回合就斩于马下,说明两人战力真的不在一个层次,黄巾军将领也不在少数,而唯有管亥被提及的次数较多,最后刘皇叔来援救北海,管亥与关二爷战数十合后,被斩杀、书中这样写道:玄德与关、张、太史慈立马阵前,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虽然最后还是被杀,可是死在关羽刀下,貌似也并非什么丢人之事,况且是数十合间,由此可见,此人战斗力真的不容小觑,纵观整个三国,和关羽战数十合的人,虽说不在少数,可毕竟都是威名远扬的一线战将,像管亥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真的不多!
二、徐荣
徐荣,辽东襄平人(一说幽州辽东玄菟人),是东汉末年名将,为董卓部将。曾经在军事上先后击败过曹操和孙坚。董卓死后归附朝廷,后奉命王允之命出战凉州军,在与李傕、郭汜交战时战死。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跻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1、梁东败孙坚
东汉永汉二年,长沙太守孙坚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孙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2、汴水破曹操
东汉永汉三年,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
三、高顺
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击破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
虽然此人未被列入吕布“白门楼八健将”,但是有很多记载说明,此人的文韬武略不逊于八健将,王粲《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这段评价讲到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
可惜的是,吕布知忠不用,高顺每进言,吕布都不听。高顺虽然单枪匹马没有太过细化的数据,可是单凭统领“陷阵营”,就能看出其具备一个高级将领的谋略和勇武、《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公元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刘备被高顺击败,曹操派夏侯敦援救刘备,不利,夏侯惇失去一目。
都说“忠臣不事二主”,虽然未受到吕布重用,甚至到最后与吕布关系更加疏远,可是高顺在下邳被擒后,丝毫没有动摇,最后与吕布、陈宫一起被曹操斩杀。
四、高览
高览,一名高奂,本属袁绍部将,后淳于琼被曹操击破,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三国演义》里,曾与许褚、徐晃大战不分胜负,后刘备败走荆州时,被冲阵而来的赵云刺杀。
“河北四庭柱”之一,相比其他三位(颜良、文丑、张郃),他的名气确实小了些,也是“四庭柱”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太多露脸机会的将军,可是就是这名看似不起眼的将军,确曾在官渡之战中,官渡之战,高览曾和许褚、徐晃大战而不分胜负。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后随曹操出征汝南,率军伏击刘备,三合斩刘辟,正欲擒刘备,却被赶来的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高览为柱河北四庭(河间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之一,武力与张飞相若。相关原文:张飞向高览右腿一矛刺去,若是一般的角色,早就中矛落马了,高览毕竟是名将,久战沙场,对突如其来的行动他知道如何应付,只见他坐在马上高举巨斧,钻子朝下,矛尖刚到右腿边上,他这一对铜铃大眼的余光已经带到。高览想,刘备手下的将都是刁滑之辈,打仗专讲发冷枪的。高览动作极其敏捷,立即圈起右腿,起斧钻往矛尖上“当啷……”点上去。一时哪里点得开!张飞矛上吃到分量,双臂用足十分力气,“当啷……”往上抬。两柄武器卡住。
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人的名气是别人给的,当然和自己的能力也密不可分,但是就像高览这类的将军,虽然从开始就依傍了一个四世三公的袁公路,可是结局不免让人心寒。
五、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秋八月,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馀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而还。关于这场战事,《魏略》有另一番记载: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曹氏集团)认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关于文聘可能用几个词概括:忠诚垂泣、屡有战功、威震敌国。不过,说实话,他的才能也是在降曹之后,才得以展现。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为列侯,又赐文聘从子文厚爵关内侯。文聘死后,追谥曰壮侯。岱又先亡,又赐文聘养子文休爵关内侯,文休死后,赐其子文武爵。
六、郝昭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关内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要说郝昭的最大的功劳,便是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镇守陈仓,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曹叡曾评价郝昭:“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郃在街亭之战中获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诸葛亮果然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没能攻下。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郝昭就在城中,大为吃惊。
诸葛亮素闻郝昭在河西时的威名,考虑到难以攻下,便让郝昭同乡人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降,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魏国的律法,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你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而且门第崇高,你不必多说,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告郝昭,说:“兵众悬殊,抵挡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毁灭。”郝昭对靳详说:“前面已说定了,我认识你,箭可不认识你。”靳详只好返回。在随后的战争中,诸葛亮也是昼夜不停,可是相持二十多天仍未攻下河西,最终退兵。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也成了汉语“火箭”一词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此战后,郝昭返洛阳,不久后病重,善终!
我想整个三国之中,能让诸葛亮有所忌惮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而郝昭就算一个!
七、文鸯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骞(cì qiān),小名阿鸯,世称文鸯。 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
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文钦兵败后,随父南奔吴国。诸葛诞在淮南叛魏时,吴国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闻天下。官至东夷校尉、假节,封关内侯。八王之乱中,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杀,且惨遭灭族,时年五十五岁。
文鸯主要成就:惊死司马师、大破秃发树机能。
正元二年(256年)春正月乙丑,文钦与毌丘俭、郑翼、吕宣、张休等修改太后诏书,提出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文鸯先率壮士到达寨前,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军震动。当初,司马师新割眼睛上的瘤,有人劝他不宜远行,请太尉司马孚(司马师叔父)代替。司马师因这是重要一战,决定抱病出征。文鸯突然来攻,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但司马师又恐有乱军心,只好咬被头而忍,被头都被咬烂。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来会合。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
据《晋书》记载,随后司马师军大破文钦后。司马师回军后就死了。
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文钦投降吴国。甘露二年(257年)四月,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吴国命令文钦父子及全端、唐咨等人 入寿春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一月,寿春战况十分不理想,诸葛诞原本就和文钦关系不好,在紧急情况下,又更加猜疑。所以最后,诸葛诞杀了文钦。文鸯和其弟文虎领兵在小城中,听到父亲死讯,率军要赶往寿春城。但众将士不肯服从,二人只好只身穿越城墙,投奔司马昭。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八、兀突骨
兀突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
乌戈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汉尺约合现在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兀突骨手下有等军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谓之“藤甲军”。其军至矮者九尺,面目丑恶,见者皆惊。洞中有一等藤,生于山涧之内,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穿成铠甲。前胸并后背各用一片,两臂两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甚是轻巧,刀剑皆不能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
乌戈国内有一江桃花水,若别国人饮之尽死,惟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徒手擒拿百兽并撕碎、鳞片刀枪箭矢不入,他因刀箭不入的藤甲而最初对蜀军取得一些胜利。但诸葛亮指出藤甲可燃,命手下诱兀突骨及其士兵进入圈套,兀突骨及其军队全军覆没,乌戈人无一幸免。
甄嬛究竟是谁她和慈禧有关系吗?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