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植树
民间有清明节插戴柳枝的习俗。在扫墓踏青时,人们要在乘坐的轿子和马车上插挂柳枝,妇女儿童还把用柳条编制的柳圈戴在头上。扫墓归来,人们总要折几枝柳条,插在门楣房檐下,以避瘟驱邪。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这说明古代民间热衷于插柳戴柳的习俗。
关于插柳戴柳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传说。
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二是说由于寒食断火,清明后,由宫廷用杨柳点火赐近臣,受赐者以此为荣。点火后,将柳插于门楣,以示炫耀,后相沿成习。
三是说清明为冥三节之一,是百鬼出没之时。柳树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灵性,可以驱邪避鬼、护佑生灵。
四是说插柳是为了纪念在柳树下烧死的介子推。
诸种说法虽然不同,却说明随着历史的演变,清明柳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蕴含,人们借柳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杨柳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那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古人在清明插柳、栽柳的习俗,后来发展为植树造林。清明时节,春阳普照,春雨润物,种植树苗成活率高,生长快,故农谚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特别重视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1915年,北洋政府把清明节定为植树节,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为了纪念他,1928年4月17日,国民政府发布通告,以孙中山先生逝世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全称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如今,植树造林、造福人类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每逢清明时节,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加入到了植树造林的行列,全民义务植树,为改善和美化环境增添着一片又一片的新绿。
有文化到底有多可怕?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