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獬是怎么死的
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流行于满族的习俗。为使汉人臣服,清朝统治者将其强加于汉族。但最早奏请对汉族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明朝降臣孙之獬。
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这年八月,朝廷“削孙之獬籍”,让他回乡居住。
清军入关以后,孙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但这并不是让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发令”的倡议是孙之獬被大家牢牢记住,并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清军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可是这个孙之獬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
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这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对满清提出应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本来早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尔衮便顺势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间,下达剃发令。清军所到之处,以十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令出行随,到处可见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见一个捉一个,强行前额剃发,后脑留辫。
剃发,本是流行于满族的习俗,而几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是不剃发的,“衣冠束发”成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使他们失去了作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和不做奴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人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
顺治三年(1646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首倡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然后斩首市曹,暴尸通衢。这个以出卖祖宗和灵魂为代价来换取前程的恶棍在风光了几年之后,终于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消息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都说是罪有应得。
三国马钧竟比诸葛亮还牛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