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的历史起源
经学的历史起源
关于经学的起源,“古文派”与“今文派”有着不同的观点,而核心是围绕着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
今文派认为“六经”皆孔子所手定,经学起源于孔子。有孔子则有经学,孔子之前,既无经,也就无所谓经学。他们认为,孔子作“六经”,既用以教人,也用以寄托其改制的主张,故今文派以孔子为政治家。
古文派认为“六经”产生于孔子之前,而大部分与周公有关,孔子只是进行过一番整理而已,即孔子自己所说的“述而不作”。例如,他们认为《易》自周公作“爻辞”始成为经,《礼》、《乐》皆周公所定,而《周礼》更是周公致太平之书,《书》是上古文献汇编,《诗》亦成于孔子之前。至于《春秋》,则是孔子据旧例修之。所以古文家所崇奉的是周公,而以孔子为史学家。
古文派认为孔子之前即已存在六经,这是有道理的。但六经却未必就是周公所著。而孔子整理、传授文献的功绩也是不能抹杀的。今人范文澜先生在《经学史讲演录》中说:“孔子教学生的课本,就是从他所收集的各种文献材料中整理出来的。从卜官那里的材料整理出《易经》,从史官那里的材料中整理出《春秋》,《乐》、《诗》、《仪礼》等书,也都是从已有的材料中整理出来的。”(《历史学》1979年第1期)杨伯峻先生在《经书浅谈·论语》中也认为“六经”是“孔子整理和传授”的。这样来看待经学的起源就比较客观了。
经学的流传
自从孔子整理“六经”并用它们来教学生以后,“六经”就系统化了,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术传统。孔子时代,“六经”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孔子本人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论语·季氏》),并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弟子三千,而通“六艺”者只有七十二人。
经学的派别
经书最初因版本的不同而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西汉所立十四博士全是今文经学,他们根据口授流传的经书进行教学。东汉古文经学大盛,这一派根据孔壁及民间发现的经书来进行教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是在今文经学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与今文经学关系密切。清代乾嘉年间的古文经学再次大炽,被称为“乾嘉学派”。而道光以后,今文经学又呈复兴的趋势。
印度外长防长访华是怎么回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