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怎么纪日的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说现在是什么时辰,但是具体对这些时辰是怎么区别的可能就不清楚了,本文小编就来说说古代一天的纪日方法跟十二时辰的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最早的纪日法是干支纪日。干即天干,亦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是地支,亦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甲子,
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百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西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六十甲子,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周而复始,这便是干支纪日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
古人最早是根据天色以及一日两餐的时间,将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时段的。如日出时日旦、早、朝、晨,日入时日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日日中,将近日中日隅中,太阳偏西曰昃,等等。又,古人一日两餐的时间,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便叫食时(或曰早食);夕食在口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则叫晡(餔)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的两段时间则先后是鸡鸣和昧旦(昧爽)。
但这样划分,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其实际所指的时间往往会有早晚的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时也会有差异。于是,古人又使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即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即“小时辰”)。
这与现代的时间相对照便是:十二时辰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通过对照可以看出,每一个时段或时辰,大体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如“日出”即卯时,也就是早晨的5点至7点之间。古人常于卯时上朝或上工,故至今民间尚称上班报到曰“点卯”。又如《尚书·无逸》记周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弗遑暇食”,便是说周文王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再到太阳偏西,一直没工夫吃饭。日中即午时,日昃即未时,分别相当于现在的11点至13点和13点至15点。这位文王从早上一直到下午3点还顾不上吃早饭,也真是够辛苦的了。
十二时辰跟现代的时间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透明度最大的海区
日本人素质为什么这么高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