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又一次做了皇帝
李显死后,宰相们商议后决定,让上官婉儿来写中宗的“遗诏”,但是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亲临执政,掌握着大权,然后让李重茂继位,让安国相王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可是韦后的党羽觉得这个提议不合理,不应该用相王来辅政,而是由韦太后全面的控制朝政。无疑他们是想将韦后立成第二个武则天,但是朝野上下一片反对。
因倒行逆施的原因,最终韦后还是走上了穷途末路——准备篡权。但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就在准备实施计划之际,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竟先一步的发动了兵变,联合禁军的将领拥兵人宫,将韦皇后杀掉了,并且废黜了李重茂,韦后和安乐公主这一政治帮派也因此被彻底地清除了。
这一次的政变,文武百官都认为,还是应该由睿宗即位才算稳妥。在众人强烈地要求和拥护之下,他勉强同意了。公元710年6月24日,睿宗于承天门楼即位,再次地登上了他一点也不感兴趣的皇帝宝座,实际上这已经是李旦第二次当皇上了。
李旦即位之后,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要立太子,根据传统,应该立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的。但是论功劳,李成器远远不如三子李隆基。因此李旦很难决定此事。但最后,李成器表示愿意让贤,同时各位大臣也都主张立李隆基。最终睿宗将李隆基立为太子,封长子李成器为雍州牧并且兼太子的太师,地位非常高,皇位这个问题也算解决了。
虽然睿宗两次登基,都不是他自己愿意的。这些事在李旦的心中一直都是耿耿于怀,他发过这样一道《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隆基、太平公主……等以为宗庙不可无主,万机不可暂旷,且从人望,因定策禁中……乃顺众望,盖非朕之本心,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诸王、郡公之意也。”
不难看出,李旦被奉皇帝,完全都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的意愿,此诏是在向使臣们表明自己被拥立为皇帝的无奈,也希望使臣们能把这个实际情况写进实录国史,好让后世知道他本来是没有要坐皇位这个意愿的。
睿宗即位第一年,采纳太子李隆基的建议,将姚崇和宋璟两人命为宰相,分别负责吏部兵部这两个重要的部门。这两人在当时也都是名臣,睿宗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的气象。
但睿宗初期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即位第二年,李旦就失去了刚刚即位时候的那种进取精神,接连出现一些昏庸无道的事情,让刚刚好转的朝政出现了混乱和腐败的现象。首先表现在,他开始重用奸臣,将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浞四人命为宰相。
用现在的话来说,窦怀贞就是一个小人,无德无功无才。既没有才德也没有立功的窦怀贞是怎样当上的宰相呢?其实他不仅在睿宗的时候当官,在中宗在位时期,他就已经担任御史大夫,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会拍马屁,得到了中宗以及韦后的宠爱。韦氏集团被消灭之后,他又投靠了新主人太平公主,当上了宰相。
睿宗皇帝的两个女儿出家为道姑,窨宗不听大臣们的劝阻,斥巨资为他们造了两座道观。窦怀贞非但不阻止皇上修建道观,反而亲自来监工修建,强拆百姓的房屋,霸占百姓的田地,这让当地的百姓流离所失。有人劝他应当极力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而不用专顾修建寺观这样的小事情。他不听劝阻,身为宰相,却甘愿堕落为公主的管家。
萧至忠本是个比较正派的人,在朝廷当中的威信也相对比较高。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看出萧至忠是个非常讲诚信的人。有一次肖至忠和朋友约定在街上相见,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天上却飘起了鹅毛大雪。
既然天气情况这么的恶劣,按照道理来说,可以改天再约,但是萧至忠固执地说:“已经约定好的,怎么能因为害怕风雪就失约不去呢。”于是他叫人备车前往,到约定的地点之后,他就站在雪地里等待。天寒地冻,直到雪下了一尺多深,那位朋友听说萧至忠在雪地里等他,心里非常地愧疚,急忙前来赴约。可是他为了升官发财,卖身投靠了太平公主。
岑羲也是韦氏集团的人。在韦氏毒死中宗称制的时候就立即将他任命为宰相。在睿宗即位之初就罢了他的宰相之职,后来他投靠了太平公主,又恢复了宰相的职务。崔浞原本是个考功员外郎的小官,由于和上官婉儿私通,在上官婉儿的推荐之下,中宗将他任命为宰相,但没过多久因为选官受贿被罢官。在韦后临朝以后,他也官复原职。睿宗继位之后又将他罢免,但是因为他得到太平公主的垂青,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之下继续任命宰相。
睿宗在用人方面前后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在他刚即位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太子李隆基,所以听李隆基的话,将名臣姚崇和宋璟等人命为宰相,所以朝政一片振兴气象。到了第二年,太平公主对睿宗听儿子的话感到非常不满,因为在睿宗登基的时候也是太平公主大力的支持,所以后来他听太平公主的话将奸臣窦怀贞等人任命为宰相,这些人都是一些墙头草,谁的权力比较大就跟谁,丝毫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才导致了朝政的混乱腐败。
下一节:李旦又一次让位
推荐阅读:
唐睿宗李旦生平事迹大全介绍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