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去世后被安葬在哪里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是清朝人关后第十帝(即末代皇帝)为第二代醇亲王载洋长子先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即皇帝位,年三岁,其父载洋监国摄政改元宣统。1911年(宣统三年)八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泰隆裕皇太后懿旨宣布退位,在位仅三年。
溥议自1912年退位,至1967年10月17日病逝„其间经历过“张勋复辟”,拥其第 二次当皇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徉国民军逐出紫禁城,次年移居 天津。1932年2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划下,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红军浮获。1950年被遣送回国,入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次年分配到中国枓学院植物园工作。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硏究专员,1964年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四屆委员。1967年在北京去世。
溥仪是因患肾癌去世的,享年六十一岁.
溥仪死后葬入皇家陵寝了吗?他生前营造过 “万年吉地”吗?此事至今鲜为人知。据李青《勘舆说帖》证实,1915年溥仪十岁时.废清皇室决定为溥仪选择“万竿吉地”。担任此任的即是精通风水的广东廉州府李青。李青在笔帖式锡泉等人的陪同下,踏遍了河北省易县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勘测与卜算,认为泰东陵旺隆村北 (俗名狐仙楼),是一处上吉佳壤。
陵穴定在西北的山坡上,与崇陵遥遥相对,清皇室经过讨论并派人实地验证后,认为可以选用,并即时将此地圈禁起来据徐广源《清朝皇陵探奇》记载,当时”溥仪士朝廷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更何况时局不稳,小朝廷自身难保,所以陵址虽然已经选定,但一直未能兴工。”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陈宝蓉著(清西陵纵横》,说:“溥仪入承大统后,便于崇陵旁的 旺隆村北选定了“万年吉地”。并“于宣统二年破土修建,采取了先地下,后地上, 由后向前逐步施工的办法。施工一年有余,完成了地宫开槽奠基和明楼宝城等基础工程。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便倒台了,至此宣统陵寝工程被迪停止,再没有恢复兴建”。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那么,溥仪去世后,是土葬还是火化呢,据溥仪的夫入李淑贤说,溥仪的遗体是1967年10月19日大化的,对于骨灰如何处理,周恩来总理当时作了明确指示:一、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二、可由家属选择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10月21日家属聚会进行了讨论,经家族一致商定,将溥仪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入民骨灰堂(《溥仪的后半生》)。
溥仪之弟溥杰说:周总理等领导同志“对溥仪的后事非常关心,曾对我说,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为一个市民,我明确拒绝了。”
据新华社报道,为了祭奠这位在“文革”中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公民”,1980年5 月29日在政协礼堂,为溥仪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邓颖超、乌兰夫、彭冲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全国政协副主席季方、刘澜涛等三百多入出席追悼会。会后根据中央指示,将溥仪的骨灰重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副室。
至1994年溥仪葬地又有变化。《清室皇陵探奇 》 记载:1994年旅居海外的张世义 先生在易县崇陵西北兴建了一座华龙皇家陵园。为了提高陵因知名度,增加效益,张先生经过不懈努力,劝动了溥仪夫人李淑贤,将溥仪的骨灰盒迁葬西陵。
安放仪式于1995年1月26日举行:由李淑贤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陵园工作人员将骨灰盒放入水泥筑的“椁”内。面南朝北,盖上“椁”盖,最后浇上混凝土。这就是淸末最后一个皇帝的“万年吉地”。
此前,关于溥仪的葬地的传闻很多,笔者认为应以此为准。
下一节:西施的下落 西施究竟去哪了
清朝为什么要设南书房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