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是如何挽救清朝没落的局面的?
嘉庆亲政之后,提出了 “咸与维新”的方针,力图清除乾隆朝的各种积弊,恢复清朝的鼎盛局面。
大力整饬内政是挽救颓势的关键。嘉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勤政戒惰。嘉庆指出,作为国家的官吏,应该恪尽职守,办事毫不松懈,“君克勤则百度惟贞,臣克勤则庶司无缺。” 为此,他自亲政之后,身体力行,“一切皆求之于实,所谓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每天天未明即秉烛批阅章奏,早膳后召见臣工多至十余人,披览奏疏几十件。
第二,惩办贪吏。嘉庆亲政后,决心整顿吏治。嘉庆五年十月,他在上谕中指出:“整饬吏治,以淸廉为本”,“贪墨之风, 首当严惩”。此后二十年间,他惩处了许多贪官污吏。
第三,体察民情。嘉庆亲政后,许多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往往热衷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他对此深恶痛绝,而把自己的注意力较多地放在体察民情上。他声称,总要真知小民疾苦,对官吏讳灾不报或故意缩小灾情的行为十分痛恨。
嘉庆九年六月的一天早上,他正在宫中批阅奏章,突然一只飞蝗落在桌上,太监也随即捕获了十余只。他由此想到,蝗虫既能飞入宫禁之中,可以想见郊外田亩间的蝗虫为患。
于是,令直隶总督颜检“查明覆奏”,并派人到广渠门外查看情况。不几天,颜检回奏说,北京郊外蝗虫已捕捉净尽,并称飞蝗不伤禾稼,只食青草。这使已掌握真实情况的嘉庆十分恼怒,训斥颜检的奏报 “殊不成话”,广渠门外“田禾被蝗食者已有十分之四,尚得云不伤禾稼乎!”
他对官吏随意加赋扰民也是深恶痛绝的,嘉庆十七年八月,两江总督百龄等在《通筹南河善后工需折》中,要求增加赋税作为修河费用,并具体建议说,江北地亩如果按康熙时靳辅旧议“每田一亩,出银一钱计算,可得银三百一二十万两”。
嘉庆拒绝了这一建议,指出:“今令按亩出银,非加赋而何?”他决定从淮商捐输的四百万两中拿出三百万两解决南河善后工需,其余一百万两仍还给淮商。这样既解决了修河的费用,又不致增加一般百姓负担。
第四,提倡封建礼教。嘉庆和淸代历朝皇帝一样,十分懂得 “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桿卫者的形象。
嘉庆九年,嘉庆亲到翰林院,在先师(孔子)牌位前行礼。按旧制,要行二跪六拜礼,为表示对孔子的虔敬,特行三跪九拜礼。此后,他还数次或亲自或派皇次子绵宁 “释奠先师孔子”。
嘉庆十四年、二十四年(即嘉庆五十、六十寿辰)时,特准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庆两次赴京祝寿。孔庆在京期间,嘉庆对他关怀备至,多次召见,详细询问他本人及其家庭、孔庙的有关情况,赏给他许多珍宝、书籍。
还说自己因为频年动乱、水旱灾害,始终未能到孔庙朝圣,十分遗憾,一再告诫他: “你诗礼传家,好生继承先圣世业,总要忠孝存心”。嘉庆对孔子后代及孔府的关怀备至,是为了加强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嘉庆还大力提倡孝道。嘉庆六年三月,云南巡抚初彭龄以双亲俱已年迈,上疏乞请回京侍养。嘉庆允准,令其改补京职。总督尹壮图上疏说:“初彭龄莅任一年有余,清介率属,实惠在民,能假以岁月,则滇省元气可复。若骤易生手,则拊循未几, 即匆匆去任,殊失赤子之望”,恳请恩准初彭龄留任。
嘉庆在谕旨中指出,初彭龄呈请归养父母,亦属人子之情,“朕之以孝治天下,自难不允所清”,斥责尹壮图说:“若各省绅士相率效尤,纷纷保留,成何政体?”
第五,崇俭黜奢。乾隆中后期,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一掷千金的豪华生活。嘉庆亲政后,表示要提倡俭朴,以期转移社会风气。嘉庆十四年,是他五旬寿辰之年。为了防止奢糜之风盛行,前一年就预饬直省督抚不准进献珍宝。
十四年五月,他在上谕中说:“万寿正日,准许督抚各呈献一柄如意,此外惟年例应进土贡及预先准格的书册字画准许呈递,珠五陈设等件则一概不准进献;民间也不准广陈戏乐,巷舞衢歌。”十六年,御史景德上疏,建议万寿节时令北京城内演戏设剧十日,“岁以为例”,遭到嘉庆的严厉训斥,并被立即革职。
嘉庆到各地巡幸也较少。他为皇子时,曾随其父乾隆巡幸江南。即位之后,多次巡幸盛京、热河等地。 嘉庆十年九月,他在东巡(盛京)返回途中,一路上与同行大臣津津乐道地议论各地风景之美。
大臣吴熊光上奏说:“皇上此行,欲稽祖宗创业艰难之迹, 为万世子孙法,风景何足言耶?”嘉庆颇不以为然,说:“汝苏州人,朕少扈跸过之,其风景诚无匹。”吴熊光又回答说:“皇 上所见,乃剪彩为花。苏州惟虎丘称名胜,实一坟堆之大者!城中河道逼仄,粪船拥挤,何足言风景?”
嘉庆很不高兴地质问说: “如汝言,皇考何为六度至彼?”吴熊光赶紧叩头,依然谏道:“皇上至孝,臣从前侍皇上谒太上皇帝,蒙谕“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仁圣之所悔,言犹在耳。”
嘉庆后来未能南巡江浙,恐怕与吴熊光等大臣的谏阻及国库空虚很有关系。
下一节:嘉庆帝三次禁烟
新中国把首都定在北京的原因?
三皇五帝是谁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