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蒙古人自古以来以豪放、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客人,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热情款待。香气沁人的奶茶、洁白的奶皮、奶酪均是必须有的。
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我们这些南方人,更是感到格外亲切。
采访中,在一家蒙古包前,我刚拍摄完几张风景照片,几位热情的蒙古族牧民走出蒙古包,像迎接亲朋好友般簇拥着把我引进铺有红色地毯的蒙古包内。
一位年长的老人将右手放在胸前,高兴地说:“赛、赛白努!”(您好)的意思。我连忙也学着老人的动作,回声道:“赛、赛白努!”生硬的蒙古语和不协调的动作引得哄堂大笑。
这家蒙古包十分宽敞,直径大约四五米,包顶开着一个园形的小天窗,东、西、北三面围绕炉灶铺着地毯,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音乐,老人自我介绍,通过身边的一位小姑娘翻译才知道他姓白,是蒙古族的一大姓,全家6口人,生活不用愁。
我席地而坐后发现,这位老人古铜色的脸宠上时时带着微笑,一身蒙古族新装,看上去很精神。
不一会,那位小姑娘捧出一碗鲜美的奶茶,我知道蒙古族人敬奶茶,第一碗必需喝。于是我双手接过,一饮而尽,当时,白大爷和他全家都乐了。我一面与他们侃谈,一面品尝着可口的奶食品,一面欣赏着《草原牧歌》,这真是令人向往!
蒙古族人还请我们品赏草原传统佳肴一手把羊肉宴。在宴席中,伴着马头琴和音乐声,一位有着嘹亮歌喉的蒙古族姑娘,一面为我们酌酒,一面频频行礼,一面唱着“祝酒歌”,使全席充满了欢乐。
此情,此景,令人动心,令人动情。我们三人都不会喝酒,但盛情难却,每人一口气喝下三杯。高兴中我们一位记者与这位蒙古族姑娘合唱了一曲草原情歌“敖包相会”,悠扬的歌声在宽阔的草原上久久回荡。
全羊席(蒙语为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等。
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祗、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在成为内蒙古各盟、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烤全羊、烤羊腿是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盟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烤全羊的做法是将羊宰了后掏出内脏,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辽阔的草原和游牧的生活,打造了马背民族热爱自由、敢爱敢恨的个性。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了爱人,亦能舍生忘死。一曲《草原之夜》,一只红通通的烤羊腿,一杯奶茶,天下的来客都会成为他们的朋友。
数世纪以来,祖祖辈辈与牛羊结缘,以大漠为家,逐水草而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但自改革开放后,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部分人们尝试定居生活,实现由辽阔的草原向广阔的市场转化,一些地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加快。
推荐阅读:
窦漪房的故事
朱德:最“土”的中国元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