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少年时期展露兵法天赋
首页:孙武军事故事传记
下一回:孙武投奔吴国指挥大军大败楚军
孙武的父亲叫孙凭,在孙武出生后,为了给他取一个好名字, 孙凭确实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孙凭想:“值此春秋乱世之际,人心思定,将来若此儿有出息,能以武定国安邦,就算是实现了我最大的心愿。”于是遂为其定名为孙武。
这“武”可不是一般的“武”。古人云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是谓不争之德,是配酝天,古之极。”
根据文献记载,古来的小学生入学年龄从八岁至十五岁之间。高级贵族子弟人学较早,中低级的贵族人学较迟。但很可能中低级贵族子弟未入学前,先学于家塾,年龄渐大才入国学之小学就读。他们一般经过7年的学习,即可升入大学。
孙武受教育的内容,当包括德、行、艺、仪等四大方面,而以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在小学以书、数的学习 为重点,在大学以诗、书、礼、乐的学习为重点。
六艺是六项训练的技能科目,内容繁杂而具体,要求很高。
“礼”有五礼,即吉、凶、宾、军、嘉等。
孙武对军礼最感兴趣。因为军礼专门讲整编队形和作战的阵势,辨识金鼓旌旗发布号令的规则,教导兵众坐下、起立、进退、 距离疏密远近的节度等等。后来孙武写下了“夫金鼓旌旗,所一 人耳目。人既专一,则勇者不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 的论述。由此可知军礼方面的教育给青少年时期的孙武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孙武是将门之后,从小对兵学知识就有如饥似渴的追求。在学好了学校的知识后,孙武向祖父孙书提出了要学兵法的要求。
孙书大喜,知孙儿大约是天授其智一类的人物,从其所请。 当时大贤常隐,他相信天下必有精通兵法者,于是派人四处打听, 后来便打听到位于蒙山深处碧云庵有一号称鬼谷先生者通六韬 三略,研精兵学。孙书便派人把孙儿送到那里,孙武于是拜了鬼谷先生为师,在庵中住了下来,一应吃用,均由孙府供给。
那鬼谷是何人?原来他姓王名栩(xu),隐于此间研究兵学已四十余年,世间各大战役他无不知晓,于其胜败原因均加穷究,写成理论,著于简中,故其兵简已堆积了数个房间,如积在一处,颇似小山。王栩因何以鬼谷为号呢?只因其庵旁有一鬼谷涧,遂取以名之。
再说那鬼谷先生收了孙武为徒,先考察了他的六艺,尤其仔细考察了他的书与礼二艺,觉得孙武对其掌握得超过常人,心中大喜,便认定他必将是自己第一位高徒,于是让他一篇一篇翻阅自己所著满室之书。孙武按老师指点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他深为鬼谷先生高深的思想所折服,仿佛走进了一座智慧的殿堂,令自己立即变得灵气起来。
一年多过去,孙武已把鬼谷先生所著书读毕,于其精义烂熟于心,且能相互融汇,于是鬼谷先生开始考察孙武的但读书心得,他说道:“徒儿已把我之所著书阅读一遍,对于兵家之机有所悟知?” 孙武坦然答道:“学生略有所得。”
鬼谷先生道:“观你聪颖异常,当有所得,且答我问。一个指挥作战的将帅,手中拥有数倍于敌的大兵,他能否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呢?” 孙武答道:“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
鬼稃先生问道广什么意思?”
孙武答道:“善用兵者胜,否则败。”
“鬼谷先生问道:“何以见得?”
孙武答道:“桓公二年,齐国强大的军队向鲁国进攻,弱小的鲁军前往迎战,而齐以强败,鲁以弱胜,以此知之。”
鬼谷先生问道齐为何以强却败?”
孙武答道不善谋。”
鬼谷先生问道:“鲁为何处弱却胜?”
孙武答道因为善谋。”
鬼谷先生道善谋怎样?”
孙武道:“避其锐气,击其惰气。”
鬼谷双手击掌,大喜道:
“由此见吾徒于军法大略已通,兵贵谋败,不在愚搏。”
孙武接着说道故上兵伐谋。”
鬼谷先生道:“正是,正是。你明日就可离开我,前去查阅古今战史,走访古战场,向当地父老了解战斗过程,仔仔细细研究导致成败的各种各样因素,结合我的理论,去创造你自己的理论吧。”
从此,孙武遂立定了要著就一部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兵法巨著的宏伟愿望,并渴望着日后能用它在疆场上去亲身实践,达到以谋制胜的目的。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