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因为避讳而被改了名字的地方
我国古代一直有避讳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开皇帝的名讳,以免犯忌,很多地名都因此改过名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避讳制度,世人必须遵守,如有触犯,轻则受罚,重则遭受杀身之祸。
所谓避讳,就是对皇帝、圣人、长官、长辈等人的名字,甚至字、号必须回避。讲话或写文章遇到与他们名字有关的字,不能直接写出来或讲出来。自己的名字如与他们名字中的某个字冲撞了,也必须改之。地名与其冲突了,也要改。在历史上许多地名都是因避讳而改的。
现在的浙江嘉兴,秦代时称由拳县,三国时属吴国,那里曾出现“禾(稻)中长禾”的现象。这在当时,被视为祥瑞,于是将由拳县地名改为“禾兴”,以示纪念和祝福。但到孙权的儿子孙和立为太子时,“禾兴”的“禾”与孙和的“和”读音相同,成了忌讳。于是,这个充满祥瑞的“禾兴”地名被改为“嘉兴”了。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山西平遥古城,古称“古陶”,相传为陶唐氏帝尧所居之地。北魏拓拔焘称帝时,为避“焘”音,便将“古陶”改名为“平遥”了。
隋朝,杨广称帝时,为避“广”字,全国有许多地名改了名。如江苏扬州曾叫广陵,隋炀帝将其改为“邗江”;将山西的广武改为“雁门”;将河北的广阿改为“象城”、广昌改为“涞源”、广宗改为“宗城”;将广西的广信改为“苍梧”。
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的祖父叫李国昌,为避其“昌”字,李存勖下令将昌宁县改为“乡宁县”。
江苏省长江北岸的仪征市,宋代时称扬子县,明代改为仪征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时只有3岁,但也要讲避讳。仪征就因“仪”同溥仪的“仪”相同,遂被改称“扬子”,又回到其老名上。
上一篇
马安良所属马家军编制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