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程开甲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于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301医院病逝。
程老的离去让我们悲痛和感慨不已,在此特回顾他生平几则轶事供大家悼念。
1、师门争论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导师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但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他来宣读论文。不料师兄海森堡(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学术观点有不同见解,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学术红人”展开舌战。最后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保利也只得打趣地圆场:“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
2、学成归国
1950年8月,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研究条件,购买了所需的书籍和材料,整理好行装,一路颠簸回到了浙江大学。说起原因,程老记忆犹新“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苏格兰出差,看电影新闻片时,看到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看到中国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国军舰开炮,并将其击伤,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完电影我走在大街上,腰杆也挺得直。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但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3、首次试验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部署要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当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是一片空白。
程老受命与吕敏、陆祖荫、忻贤杰等同志一起,起草了首次核试验测试的总体方案,又与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程老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
3、“偏爱”小黑板
长期以来,程老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总爱在小黑板上演算相关的计算与课题。他的家里有一块茶几大的小黑板,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类似的黑板。后来即便他搬了新居,还专门留了一面墙,在上面装了一块黑板。
程老是知名专家,对计算机的使用自然是得心应手,但他对小黑板情有独钟,想起什么问题、思考什么方案,搞一个演算什么的,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久而久之,在小黑板上还真蹦出了他许多灵感。
4、进入核爆心
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地下核爆炸各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程老和朱光亚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
到原子弹爆心作考察,在中国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因为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的剂量,美苏相关资料都是高度保密的,所以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程老经过细心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身先士卒,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
5、教授变身“核司令”
回国后最初的十年,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物理系期间,他协助施士元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教材《固体物理学》,对我国固体物理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老调入北京,他就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长,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他就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一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西北荒无人迹的荒漠上,从此消失20余年。程老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整整十二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
程老除了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还有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程老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与邓稼先和钱学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学家的身份之外,程老还是一个军人,所以才有了“核司令”这个称号。
但面对核武器事业这一战略工程,程老还是未丢掉“老师”的本色,他特别注重培养新人和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他要求科研和参试人员要丢掉“洋拐杖”,打破权威束缚,独立研究、创新攻关、建立我国的相关理论。所以其试验队伍中先后成长出10位院士,其成功在众多科研领域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的空白。
6、祖国不会忘记
程老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